店頭雖然掛著“新能源體驗店”的招牌,但店內卻沒有一輛新能源車。這是記者日前走訪北京新能源汽車市場看到的一幕。
“去年11月我們店就不再賣軒逸純電車型,店里現在連汽油車都快擺不下了。”北京一家東風日產4S店的銷售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誠心想要這車,我們可以幫你從別的店調車,提車速度也很快,這車現在優惠4萬元,全辦下來在13萬元左右?!?/p>
而在不遠處的一汽豐田4S店,其店頭最顯眼的位置張貼著剛剛上市半個月的奕澤EV巨幅廣告。當店員得知記者來意后,便主動表示出對該車型未來銷量的擔憂?!稗葷蒃V22.58萬-25.38萬元的價格有點高,我們自己都覺得不太好賣,也不知道以后該怎么賣,有這個錢可以買一輛特斯拉Model3了。”該店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趙成 攝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的銷售情況卻大相徑庭。一家廣汽新能源4S店的銷售人員對記者說:“疫情期間,我們店里的埃安S一個月最高賣出去70多輛?!蓖瑫r,記者也了解到,一家北汽新能源4S店一個月也能賣出50輛EU5。
合資品牌新能源車遭遇賣車“難”
除了東風日產和一汽豐田之外,記者在近期走訪市場時發現,還有不少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出現了賣車難情況。
“這車之前沒有優惠,現在綜合優惠5萬元?!北本┮患覄e克4S店的銷售人員指著店內的別克VELITE6向記者說道:“沒辦法,現在廠家對這款車有任務要求,每個月都要賣出去幾輛,所以即便是賠錢也得賣出去,我們主要還是以賣汽油車為主。”
而北京的一家理念4S店,更是打出了5折購車的促銷力度?!艾F在庫里還有一輛現車,售價16.98萬元,8.5萬元就可以提車?!痹摰赇N售人員向記者坦言,“理念VE-1實際上就是繽智的電動版車型,這款車的銷量很小,我們店一個月能賣出2、3輛就算不錯?!?/p>
記者在調查中還了解到,上汽大眾2019款朗逸純電動車型已基本退市,目前新款車型還未上市。而北京現代菲斯塔純電車型的優惠幅度在3.38萬元左右,一家4S店一個月的銷量不過10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趙成 攝
事實上,不止是主流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型銷售情況令人堪憂,持續領跑汽車市場的豪華品牌,其新能源車型銷售情況同樣難掩尷尬。
“奧迪現在有e-tron、A6L e-tron和Q2L e-tron三款新能源車型,目前的折扣和燃油車差不多,在8折到8.5折之間。”北京一家奧迪4S店的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即便折扣力度較大,來店詢問新能源車的客戶也是寥寥無幾。
“我們店,一個月內,三款新能源車的銷量加起來不超過10輛?!痹撲N售認為,在北京打算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客戶屬于剛需,而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的產品,價格更便宜,續航里程更長,科技感更高,所以優勢明顯。
同時,記者在一家奔馳4S店了解到,上市半年的奔馳EQC目前優惠幅度已達到5萬元,而這款車型在該店的月銷量僅維持在3、4輛車的水平。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提車周期偏長也成為阻礙合資品牌新能源車銷售的一大因素。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星 攝
“XC60 PHEV的提車周期在3個月,XC90 PHEV的提車周期要半年,S90 PHEV也需要訂車。”北京一家沃爾沃4S店的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合資品牌發展新能源汽車,其主要瓶頸在于產業鏈尚未完全實現國產化。
“從企業生產端來看,受海外疫情影響,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的部分零部件供給不足,導致其在國內組裝生產出現困難,如果歐美疫情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將會在后半年出現比較明顯的增長?!贝迻|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自主品牌銷售火熱但仍需提升競爭力
實際上,受益于政策支持與先發優勢,自主品牌始終占據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流。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國產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13.18萬輛;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66萬輛;造車新勢力累計銷量為3.21萬輛。
另據乘聯會數據顯示,1-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前五名的企業分別為比亞迪、特斯拉中國、廣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車和北汽新能源,這5家企業幾乎瓜分了50%的國內新能源市場份額。
“我們店EU5是賣得最好的車型,一個月能賣到50輛以上,可以占到店里整體銷量的三分之一?!北本┮患冶逼履茉?S店的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而一家廣汽新能源4S店的銷售人員對記者說:“疫情期間,我們店里的埃安S一個月最高賣出去70多輛。”
盡管國產自主品牌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占得先發優勢,但將先發優勢真正轉化為領先優勢,仍然面對諸多挑戰。
“目前,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相對高,但面臨的壓力也很大。在純電動市場,自主品牌可以占到60%的市場份額,在插混市場只占到30%左右的份額,與之前相比,出現了明顯下降。原來,自主品牌在純電動市場的份額在90%以上?!贝迻|樹認為,自主品牌要提升自身競爭力,首先要與燃油車實現價格并軌。
“目前,自主品牌A級電動車基本在12萬元以上,而合資品牌的A級燃油車有的已經出現在8萬元區間,如果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實現價格并軌,消費者的認可度才能更高。”崔東樹認為,“目前新能源車的銷量大多在兩三千輛,銷量規??傮w低于傳統燃油車的銷量,這對于零部件的保障、產品品質都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而只有先把量做起來,成本才能降低,這便考驗國產自主品牌的體系能力。”
不可否認,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真實需求會逐步顯現并明朗化,市場競爭將回歸需求原點。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也猶如燃油車市場,獲勝仍取決于企業的體系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