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點(Quantum Dots,簡稱 QDs)是尺寸僅為 2-10 納米的無機半導體納米晶體,核心特性是量子尺寸效應—— 即通過改變晶體的直徑大小,可精準調控其發出的光的波長。
其在顯示領域的應用主要分為兩類,對應不同的技術路徑:
-光致發光量子點(QD-LCD)
最主流的應用形式,將量子點材料制成 “量子點膜” 或 “量子點玻璃”,放在傳統 LCD 顯示屏的背光層與液晶面板之間。
工作原理:背光層發出的藍光照射量子點,量子點被激發后分別發出純紅光和純綠光,再與未被吸收的藍光混合,形成高純度的三原色光,最終通過液晶面板成像。
特點:無需改變 LCD 的基本結構,成本相對可控,是目前車載顯示中量子點技術的主要落地形式。
-電致發光量子點(QLED)
更先進的 “自發光” 技術,無需背光層,直接通過電流驅動量子點發光(類似 OLED,但發光材料為量子點)。
工作原理:量子點作為發光層,通電后直接發出紅、綠、藍三色光,無需依賴背光和液晶分子的偏轉。
特點:色彩更純凈、響應速度更快、功耗更低,但目前技術成熟度較低(尤其是大尺寸和長壽命穩定性),車載領域仍處于研發或小范圍試點階段。
量子點技術在車載顯示應用中的優勢
車載顯示的使用場景遠比手機、電視苛刻——需面對強光直射(如正午陽光)、高低溫循環(-40℃~85℃)、振動沖擊,且需兼顧信息清晰易讀保障駕駛的安全和色彩真實保證較好的乘坐體驗。量子點技術恰好能針對性解決傳統車載顯示的痛點。
1. 廣色域高色準 + 高亮度強抗光:兼顧視覺體驗與駕駛安全
傳統車載 LCD 色域多為 70%-80% NTSC(或 60%-70% DCI-P3),色彩偏淡且強光下易泛白,而量子點技術通過發出 “窄帶寬”純三原色光(紅光、綠光波長更集中),既能實現 95%-110% NTSC(或 90% 以上 DCI-P3)的廣色域,部分產品甚至突破 110% NTSC,讓導航標識、影音畫面、中控圖標更真實細膩,提升座艙高端感;同時其光轉化效率超 90%,配合 Mini-LED 背光可實現 1000-2000 尼特峰值亮度,疊加多分區控光提升對比度,即便正午陽光直射,駕駛者也能清晰讀取車速、導航等信息,無需低頭瞇眼,兼顧視覺體驗與駕駛安全。
2. 低功耗長壽命:適配車載高可靠性需求
車載顯示需長期通電且整車生命周期達 5-10 年,量子點技術在功耗與壽命上優勢顯著:光轉化效率比傳統熒光粉高 30% 以上,相同亮度下 QD-LCD 背光功耗降低 20%-30%(如奔馳 MBUX 量子點系統功耗比傳統屏幕低 60%),減少電瓶電量消耗;且無機量子點材料穩定性遠超有機 OLED,色彩衰減壽命超 6 萬小時(按每天使用 4 小時計算可用 40 年以上),耐高低溫、抗振動性能更強,完全適配車載惡劣環境與長期使用需求。
3. 高兼容性:適配車載顯示創新形態與合規要求
當前車載顯示向 “大尺寸、多屏融合、異形化” 發展,量子點技術兼容性極強,量子點膜 / 玻璃可制成柔性、曲面形態,適配車載曲面中控屏,還能與 Mini-LED、Micro-LED 等技術結合,形成 “量子點 + Mini-LED” 的高效組合,滿足大尺寸、多屏融合、異形化等車載顯示創新需求,同時無鎘量子點材料可符合全球環保法規,助力車企合規布局。如今,量子點技術已從高端車型向中端車型滲透,成為推動車載顯示高端化、提升智能座艙體驗的核心力量。
主要技術參與者
另眾多顯示面板企業以及集成商也在積極布局量子點技術在車載顯示方面的應用,推出了一系列相關產品。
海微科技是專注于智能座艙類零部件設計、研發、制造和交付的創新型Tier1企業。其QD量子點膜Mini LED車載顯示屏創新性地將Mini LED技術與藍光COB光源及QD量子點膜技術相結合,實現了110% NTSC以上的廣色域表現。
極氪 7X 攜手海微 HIWAY,率先在該車型上應用了集成藍光 COB+QD 量子點膜技術的 16 寸 Mini LED 中控屏。該技術采用先進的量子點材料替代了傳統的熒光粉材料,顯著提升了顯示屏的色域范圍與色彩表現力,使極氪 7X 中控屏的色域達到了 110% NTSC 以上,遠超行業標準。同時,極氪 7X 搭載的是全球首款 16 英寸車規級量子點膜 Mini-LED 中控屏,同級唯一。
2023年,現代摩比斯(Hyundai Mobis)宣布開發出全球首款車載量子點和局部調光顯示器(Quantum Dot and Local Dimming Display,QL顯示器)。
哈曼作為汽車科技領域的知名企業,推出了搭載三星Neo QLED技術的車載顯示屏產品。其Ready Display系列采用三星專利的無鎘量子點膜結合純藍光Mini LED技術,并在局部調光算法的優化下,實現了卓越的顯示效果與能耗控制的平衡。首款量產產品已應用于塔塔汽車全新Harrier.ev電動SUV,具備1200尼特的峰值亮度和95% NTSC的寬色域表現。
京東方精電與哈曼在 2018 年開啟合作,雙方致力于在顯示方案上開展深入的合作共研,共同推動QLED(Quantum Dots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及早地由消規轉為車規級應用技術。QLED使用量子點技術來提高關鍵圖像的顯示質量,類似于Mini LED的技術原理達到Local dimming實現區域調光,QLED顯示不再使用白色LED背光,而是在背光和LCD層之間放置一個量子點層,量子點層接收了LED背光發出的部分藍光,然后將其轉換為紅色和綠色,與普通的LED顯示相比,QLED色彩更加鮮艷、飽滿,提升顯示畫面的色域,使用LTPS的玻璃基板加QLED膜色域最高可達157%,對比度能夠達到百萬級,更重要的是能夠延長LED的使用壽命。京東方精電已與哈曼有著多個中大尺寸QLED項目,產品卓越的顯示效果也收到了市場端一致認可。
深天馬在車載量子點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其創新推出的量子點膜 + 藍光架構的 Mini-LED 技術,實現了更低的功耗、更高的色域(NTSC≥110%)、更優的顯示畫面對比度和更友好的光暈設計,有效填補了車載量子點藍光 Mini LED 國內商業化空白。深天馬已經同車載客戶開展藍光架構的 Mini-LED 技術商業化應用合作。
以及一些材料廠也有相關布局:
華引芯科技自主研發了耐高溫車載量子點膜Mini-LED背光產品。該技術已成功應用于華星光電的車載中控屏方案,并已實現量產上市。其技術重點解決了量子點材料在車載高溫高濕環境下的可靠性問題。
激智科技作為光學膜材料供應商,激智科技具備量子點薄膜的生產能力。其量子點膜產品可應用于車載顯示屏領域,為下游顯示模組廠商提供核心光學材料。
未來展望
從當前落地情況來看,量子點車載顯示技術已在部分高端車型中實現應用: 從當前落地情況來看,量子點車載顯示已在部分高端車型中實現應用:奔馳部分車型,如EQS等,憑借搭載的量子點顯示屏,實現了高達95% DCI - P3的色域覆蓋,即便是在強光直射下,屏幕畫面依舊清晰銳利,同時功耗相較于傳統屏幕大幅降低了60%,為駕駛者帶來了出色的視覺體驗。其MBUX量子點顯示系統更是運用了前沿技術,實現了200%的色域覆蓋與百萬比一的超高對比度,配合 “視覺焦點追蹤” 功能,通過微型攝像頭精準捕捉駕駛者眼球運動,將關鍵行車信息始終投射在駕駛者自然視線范圍內,極大提升了駕駛過程中的信息獲取便捷性與安全性。 極氪7X的16英寸中控屏采用車規級量子點膜Mini LED顯示屏,成為中端車型技術升級的代表;塔塔汽車全新Harrier.ev電動SUV則配備哈曼Neo QLED車載屏,將無鎘量子點技術與Mini LED結合,進一步拓展了應用場景。 然而,量子點技術在車載顯示的規模化滲透仍面臨多重制約:一是成本門檻較高,量子點膜及其配套的Mini LED背光模組可能推高顯示產品的整體成本,對成本敏感的中低端車型構成挑戰。二是技術成熟度有待提升,特別是電致發光QLED技術目前仍處于發展階段,光致發光方案則通常需要與背光技術結合。三是車規級適配挑戰,量子點材料在車載環境下的長期可靠性(如耐高溫高濕、抗振動等)仍需經過更廣泛的驗證,部分核心專利與供應鏈資源也相對集中。 長遠來看,隨著顯示面板企業持續推動技術迭代、材料成本下降,以及車企對智能座艙體驗需求的升級,量子點技術有望逐步從高端車型向更廣泛的市場滲透,成為滿足車載顯示“廣色域+高可靠性”需求的重要技術路徑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行業對車載顯示前沿技術的探索已進入關鍵階段。隨著智能汽車競爭進入“座艙體驗”決勝階段,車載投影顯示技術正成為重塑人車交互體驗的核心驅動力。為探討Micro LED光效與可靠性突破、量子點廣色域顯示創新、光場顯示沉浸式體驗等前沿技術,破解復雜光路設計、車規級可靠性測試、全鏈路降本等量產難題,推動從智能座艙交互、車外交接到AR-HUD安全娛樂等全景應用創新,2025深圳國際車載投影顯示技術高峰論壇將于12月4日在深圳舉辦。本屆論壇將匯聚主機廠、零部件供應商與技術企業,共同繪制車載投影顯示的技術路線圖與商業化藍圖,助力產業駛向智能座艙新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