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中國車市進入了存量競爭的新常態,而存量競爭中車市的馬太效應也越發明顯,有的車企銷量增長、業績長虹,自然也就有車企銷量下滑、利潤折損。
而進入2021年后,也有多家車企公布了2020年的業績預告,從整體表現來看,長安、長城在營收和利潤方面都實現了不錯的增長,而眾泰、力帆、海馬、北汽藍谷等則虧得一塌糊涂。
長城汽車方面,數據顯示,2020年度長城汽車營業總收入1032.83億元,同比增長7.3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3.92億元,同比增長19.90%。

而長城汽車銷量實現增長的主要原因則在于旗下新品頗多,尤其是2020年推出了三代H6、哈弗初戀、哈弗大狗、坦克300等諸多重磅車型,旗下產品矩陣豐富而強大,因而銷量上也得到了進一步激活,其2020年累計銷量達到了111.16萬輛,同比增長4.84%,在車市存量競爭和疫情雙重壓力下表現相當不錯。
而長安汽車的業績也不錯,財報顯示,2020年長安汽車預計實現凈利潤28億元-40億元,同比增長205.79%–251.13%,這樣的業績表現雖然不如長城搶鏡,但是也算相當不錯了。

不過,其業績走暖的主要原因卻不同于長城,主要源于長安新能源引入戰略投資,長安標致雪鐵龍股權轉讓、其持有的寧德時代股價上漲所致,而扣除這些業績后,長安汽車的實際業績并不是很樂觀。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其業績雖然下滑,但是相對于2019年的業績表現來看,2020年的表現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同時銷量方面,數據顯示,2020年長安汽車銷量為200.37萬輛,同比增長13.98%。
而銷量增長的背后既有長安福特銷量回暖的因素影響,又有和長安自主自身發力所致,長安福特方面在2020年銳際、銳界都有不錯的表現,同時林肯領航員等車型也表現不俗,而長安UNI-T、長安CS75 PLUS的表現更是出人意料,長安歐尚X7也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這些因素共同促使長安銷量飆升。

以上兩家自主品牌表現還算是不錯的,而諸如海馬、力帆、北汽藍谷等表現則相當糟糕。
海馬汽車公布的財報顯示,海馬汽車預計年度虧損9億元-13.5億元,而去年同期其盈利則為0.85億元,業績虧損相當明顯,而同期銷量顯示,其2020年累計銷量為17773輛,同比下滑39.66%。可以說,如此體量的海馬,靠自身東山再起幾無可能。

而和海馬同樣慘淡的還有力帆汽車,數據顯示,力帆汽車2020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4億元-0.8億元。而隨著吉利入主力帆,效能逐漸整合,曾經在車市扮演重要角色力帆或許迎來新生。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北汽藍谷,盡管曾經憑借著租賃市場及對公業務的發展,北汽新能源也曾一度銷量遙遙領先,但是隨著租賃業務乏力,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和業績也開始走衰,其2020年的虧損幅度達到了60億元-65億元,2020年北汽新能源前三季度凈虧損28.84億元,全年虧損至少60億元,意味著北汽新能源在第四季度虧損達到了30億元。作為曾經新能源市場的銷量一哥,在新能源市場仍處在增量之中,業績突然出現如此巨幅下滑,難免會讓人感覺有些難以接受,更讓北汽藍谷難堪。

寫在最后:
車市進入存量競爭后,汽車企業也加速進入了優勝劣汰的新常態,力帆、海馬的銷量業績下滑則是自身經營不善的結果,而北汽藍谷等新能源車企的銷量下滑則和自身產品不濟、渠道不暢密切相關。預計2021年這種馬太效應仍將繼續,消費者在入手新車時也應謹慎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