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一句擲地有聲的豪言瞬間激起了整個新能源產業的雄心壯志——“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要達到200萬輛。”
對于早已收到風聲的“門外漢”、“野蠻人”們來說,完成了公司成立,品牌發布,PPT宣講會等一系列固定流程后,此時此刻正是融資的黃金期,而且是數額普遍較大的B輪或是C輪。
在政策特色的市場經濟里,頂層設計的發言無疑是最有力的強心針。正是沖著這波東風,他們才敢一個接一個的推門而入,染指汽車工業。

而另一邊,勇立潮頭的YT賈已經收拾好行李準備乘著巨浪遠赴重洋,留下愿賭服輸的白衣騎士孫宏斌在發布會上黯然神傷。
在利好與利空的雙重沖擊下,于是,錢成為了造車新勢力們最緊俏的資源,甚至是在短短的幾年之后直接決定了他們的生死。
分化的南北大眾
我們常說,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2020年,潮水真的退了,速度比想象中的要快很多。現實告訴我們,“產”200萬輛和“銷”200萬輛真的是兩碼事,有些肉沒那么容易吃。
欠薪停產的博郡、老板躲在美國忙著和政府打官司的賽麟、無限期停業所有設備停在工廠里當擺設的拜騰……但就這些已經算是比較成功的了,至少多年以后,還可以一波回憶殺,我也是中流擊過水的那一個。

更多的企業在消失的時候連聲音都沒有,擱淺在礁石中,被陽光曬得連影子也看不到。曾經的豪言壯語變成了“活下來就好”。
馬太效應在造車新勢力中愈發明顯,主要原因是沒錢。有錢的、早早交付新車的企業贏得了新一輪資本的青睞。
7月10日上午,蔚來中國與中國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等六家銀行舉行了蔚來中國銀企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根據戰略協議,此次簽約的六家銀行將向蔚來中國提供104億元人民幣綜合授信,以支持蔚來中國業務的運營與發展。

當然,他們得到的不僅僅是這些,銀行的背書往往是一個信號,蔚來活下來了。在股票市場里,距離去年最低的1.19元,如今12元的股價意味著蔚來市值半年時間漲了10倍。
有人甚至說,上市不是手段,是目的。造車之路幾經波折,最終無奈向現實屈服的理想在交付一萬輛之際,也著手上市。
7月11日,理想汽車方面向媒體確認,已于當地時間周五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說明書,計劃通過納斯達克市場首次公開募股募集最多1億美元資金,股票代碼為“LI”。如若順利IPO,理想汽車將成為繼蔚來后,第二家登陸美股的中國造車新勢力。不同之處在于,蔚來上市的是紐交所,而理想汽車選擇登陸納斯達克。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星期前,理想汽車的運營主體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突然新增11條股權出質信息,11位股東全部出質股權,質權人為北京羅克維爾斯科技有限公司。
簡單來說,就是投資人等不及了。

生死之間,有的人無聲無息,有的人如火如荼。相同的是,他們都好像都忘了出發時的夢想。
2000億燒出了什么?
到目前,中國造車新勢力的融資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元。據天問大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蔚來累計融資超過500億元,威馬融資230億,小鵬融資203億,理想融資111億,頭部四強直接超過一千億。
這是什么概念?
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山東艦,加上艦體設備、艦載機等等造價大概在400億左右,也就是說,這些“野蠻人們”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轉型上的瘋狂投入足夠再造5艘航空母艦。

那這2000億現在又換回了什么呢?
據乘聯會最新綜合銷量數據統計,1-6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累計銷量達771.2萬輛,同比下降22.5%。其中國內狹義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同比下降44.0%至31.3萬輛,今年上半年前十新勢力的總銷量為45,795輛,占全國新能源總銷量的14.1%。其中,蔚來、理想和威馬占據造車新勢力上半年交付量的前三甲。
整個造車新勢力銷量,截至目前已然沒有超過10萬輛。簡單粗略地計算一下產值,也就是說,2000億創造的汽車產值不足150億。

當然,這個數字肯定不準,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越來越大。但是,值嗎?
李想說,我們的車可以燒油發電,解決了電動車的續航焦慮。
李斌說,我們是要為用戶創造愉悅的生活方式。
在傳統企業眼中,造車新勢力也并非一無是處,“他們在一些理念上,或者是一些傳播上,確實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對于傳統企業來說,造車新勢力們就像是起激勵作用的鯰魚,唯一不足的就是,這條鯰魚似乎貴了一些。
按著他們所說,產品隨著未來科技進步可迭代升級,也就是傳說中可以解決一切的OTA,那他們此時此刻的優勢到底又在哪里?理想不夠理想,蔚來也不夠未來。
以前以地域為單位的車主群終于在理念的加持下,搖身一變成為可以實現線上購物的全國互聯性質的APP,車主們終于不用在跑去充斥著廣告的貼吧,可以在APP里和車友們分享不足為外人道的小確幸。
然后,車還是手把一個方向盤、腳踩兩個門,從A點開到B點,停在長方形的格子里……人們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好像也沒有得到什么顛覆。在那個存在記憶不深處的“互聯網+汽車”的命題里,代表車型甚至還是上汽榮威RX5。

在其他行業中,造車新勢力們想要的那種顛覆不是沒有,當喬布斯拿著蘋果4站在臺上告訴世界說,“今天蘋果要重新發明手機。”于是,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顛覆”,知道了什么叫智能手機。
后來層出不窮的造手機新勢力異軍突起,靠著這樣或那樣的優勢將諾基亞、摩托羅拉這樣的行業大佬拉下神壇。
他們并不是靠理念,靠的是徹底改變用戶使用習慣的創新實力和帶來全新用戶體驗的技術手段。通訊是手機的本質,在信息化時代的高速進程下,手機作為一大應用場景可以說是被倒逼升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想要復刻這樣的成功絕非易事,回到作為交通工具的汽車,不管是加油還是用電,還是用油發電,上百年前就有的技術帶上一套智能化的車機充其量只能說是錦上添花。在本質上都沒有類似手機那樣的顛覆性的改變,想要將其改變成為其他的應用場景——移動辦公室云云,不管怎么說都有一些本末倒置。
但毋庸置疑的是,造車新勢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種方向。在那個真正的顛覆者到來前,他們只能算作是帶有互聯網思維的汽車企業。
2020這半年讓不少地方企業、汽車行業從業人員、消費者都逐漸看清了PPT下的造車新勢力們。值得慶幸的是,或許在下一波顛覆來臨時,所有的韭菜都沒那么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