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乘聯分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再創新高,達 224.1萬輛,同比增長6.3%,環比增長 11.0%,較 2017年 9月 219萬輛的歷史最高水平高出 5萬輛,呈現年末政策退出前的強增長特征。新能源車成為核心增長引擎,9 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達 129.6 萬輛,同比增長 15.5%,環比增長 16.2%,滲透率攀升至 57.8%,較去年同期提升 5 個百分點。乘聯分會指出,新能源購置稅免征政策到期預期與第四批以舊換新補貼發放預期,共同推動消費者購車決策加速落地,疊加新車密集上市效應,促成 9 月銷量峰值。9月廠商零售銷量前十榜單呈現 “自主品牌強勢主導、合資品牌持續承壓” 的格局,自主品牌占據七席,合計市場份額突破 60%。頭部陣營分化明顯:比亞迪以 34.7萬輛實現 “斷崖式領跑”,成為唯一月銷超 30萬輛的車企,雖同比下滑10.2%,但市場份額仍達15.5%,其多品牌矩陣布局正應對行業競爭壓力。增長亮點集中于自主陣營,吉利汽車以 23.2 萬輛位列第二,同比大漲 42.8%,銀河系列單月銷量突破 5 萬輛,領克品牌新能源占比近 80%,轉型成效顯著;合資品牌則普遍下滑,南北大眾分別同比下滑 4.6%、14.7%,日系品牌僅廣汽豐田躋身前十,同比微增 0.9%,其余均跌出榜單。新能源廠商榜單延續“頭部穩固、中腰部高增” 的特征,比亞迪以 34.7 萬輛穩居第一,雖同比下滑但規模優勢仍無可撼動。吉利系表現亮眼,銀河品牌單月銷量 12.09 萬輛,同比增長 131%,疊加極氪品牌后合計超 13.91 萬輛,位列第二。新勢力與二線自主品牌成為增長新勢力:零跑汽車批發銷量首次突破 6 萬輛大關,連續七個月蟬聯新勢力銷冠;小米零售銷量突破 4 萬輛,同比增幅超 100%。9 月轎車市場熱度反超 SUV,銷量破萬車型數量接近 SUV 的兩倍,消費偏好轉變與新能源車型密集上市形成共振。前十榜單呈現“新能源全面主導、燃油車僅剩獨苗”的格局,前十車型中新能源占比達 80%,宏光 MINIEV 以連續三周蟬聯周銷冠軍的表現穩坐榜首,吉利星愿、比亞迪秦 PLUS 緊隨其后,三者銷量均突破 4 萬輛。傳統燃油車雖未進入前三,但仍有15款車型銷量過萬。日產軒逸以3.33萬輛的成績摘得燃油車銷量桂冠,同時奪得合資燃油車銷量榜首。SUV 市場延續新能源主導格局,特斯拉 Model Y 重奪冠軍,搭載更大電池包的加長版車型上市后,與理想 i8 等車型形成直接競爭,單月貢獻5.12萬輛銷量。市場競爭格局呈現“燃油領跑、新能源緊追”態勢:豐田賽那以8,168輛的銷量奪得冠軍,成為本月唯一銷量突破8,000輛的MPV車型;魏牌高山以7,768輛的銷量斬獲新能源MPV銷冠,位列整體排名第二位;騰勢D9以7,264輛的銷量位列第三。前五名中,新能源車型占據四席,展現出持續競爭力。理想 MEGA 憑借家庭定位躋身前十,傳統燃油 MPV 份額進一步壓縮至 30% 以下。
別克GL8插電混動以7,017輛的銷量排名第四,遠超燃油版GL8的4,260輛,印證了GL8家族新能源車型占比超50%的市場表現。
9月銷量榜清晰顯示,新能源市場已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博弈”。這些榜單也凸顯一些趨勢,目前性價比與智能化成核心競爭力。零跑的崛起與小米的爆發證明,2025年市場已進智能性價比時代。消費者不再單純追求低價,而是要求“低價高配+高階智駕”。多品牌戰略成破局關鍵。蔚來與吉利的成功,印證了多品牌協同的有效性。蔚來通過樂道、螢火蟲覆蓋不同價格帶,吉利則以銀河、極氪區分主流與高端市場。插混仍具增長潛力。比亞迪、吉利銀河的熱銷顯示,插混車型仍是主流市場首選。
縱觀9月車市,比亞迪以近40萬輛的銷量斷層領先,零跑、小米靠精準定位實現彎道超車,蔚來通過多品牌戰略重獲增長。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8%的歷史節點,也預示著中國汽車市場正式進入新能源主導的新階段。隨著第四季度來臨,各車企已開始布局年末沖刺,零跑D19、理想i6等新車的上市,將讓本已白熱化的市場競爭更具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