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如果說特斯拉市值超越豐田,登頂全球市值最大汽車公司,是美國高科技公司對于傳統汽車公司的勝利,那2020年7月7日,比亞迪市值超過上汽集團,也是中國自主品牌的一件大事。作為國內汽車行業的巨無霸,上汽集團旗下的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以及上汽通用五菱,曾經是那么所向披靡,無可撼動。比亞迪能夠在市值上顛覆上汽集團,其實從側面反映了,在汽車新四化浪潮前,上汽集團需要從零開始,重新出發。】
撰文|張弛、編輯|禾子
在法規政策指導下,傳統主機廠大力發展電動車汽車已經成為各方的共識。而向電動化轉型,意味著上汽這樣的整車企業在之前積累的相關優勢也已蕩然無存。既然大家都是從同一起跑線開始,那在電動車領域甚至比上汽起跑都早的比亞迪,不能說完全領先,至少和上汽之間,不存在有著傳統內燃機乘用車那么大的差距。

手握電動車核心技術,比亞迪引來外資背書
比亞迪市值超越上汽,其實和特斯拉市值能過實現對豐田的反超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國內的自主品牌整車企業中,比亞迪是對三電系統理解最深的一家。從動力電池、電池管理系統,到電驅動相關的IGBT等,比亞迪均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而對其能力最好的背書,非豐田與比亞迪成立合資的電動車企業莫屬。未來由比亞迪開發的電動車將掛豐田的標志進行銷售,這無疑是對比亞迪電動車研發能力和營運經驗最大的首肯。而作為比亞迪和戴姆勒合資的騰勢,雖然表現不佳,但奔馳依然舍不得放棄這家合資公司,也可見奔馳從自身戰略角度出發,也希望能夠在國內多布下一顆新能源棋子,保有一條未來尋找到共贏渠道的可能。

新能源汽車,上汽乏善可陳
曾經國內乘用車銷售排行榜前四位,上汽獨占三強,勢頭之猛,國內其他汽車集團都不是對手。但上汽的自主品牌,卻始終沒有擠入過國內自主品牌第一陣營。與大眾、通用的合資經驗,為上汽自主品牌從流程到體系上樹立了模板,但在核心技術上,尤其是新四化核心技術上,這些外方車企巨頭是不會心甘情愿和上汽來共享的。即使上汽想共同參與研發,哪怕是投入巨資,或許都很難得到大眾、通用的積極響應。

至于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汽布局時間并不晚,依托捷能公司,上汽在新能源領域一度走在國內的前列。但如今再看乘聯會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上汽乘用車在前十的榜單上難覓蹤跡。從戰略上來講,上汽是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并舉。但捷能公司在初期顯然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方面著墨較多,曾經在和比亞迪秦的顫抖過程中,占盡了上風,在上海灘也是一車難求。但從純電動車來看,上汽如今的純電動車已經成為上海出租車市場以及移動出行公司的主力,這樣對于上汽新能源系列品牌的影響是很大的。而后上汽傾全力打造的Marvel X,不僅沒有突破自主品牌的價格天花板,反而銷量慘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相反定價更高的蔚來成功殺入豪華品牌陣營,而特斯拉卻是一車難求。尤其是上海市政府不惜巨資引入的特斯拉,就是看中了特斯拉能夠帶來的巨大產業吸引力,幫助上海可以在新一輪的汽車產業革命中占據先發位置。這場交易中,難堪的不僅是入住合肥的蔚來,更是在電動車上沒有太多建樹的上汽。

發展四化核心技術,上汽不能閉門造車
在汽車新四化技術領域,上汽自主品牌頗有些閉門造車的味道。在全球車企巨頭或相互間結盟,或與互聯網高科技公司、零部件劇哦頭公司進行深度綁定的當下,上汽在相關領域缺乏重量級的合作伙伴。與阿里巴巴合作的斑馬系統,并沒有成為上汽專有的車聯網系統。斯柯達、標致雪鐵龍等其他車企也都將搭載這個車聯網系統,而其他自主品牌或者百度、騰訊開發的車聯網系統,在功能上與斑馬系統并沒有非常大的區別,互聯網汽車已經不是上汽乘用車的專屬標簽。至于電動車的電池,上汽也只是和寧德時代成立合資公司,充其量只是分享一部分寧德時代電池制造端的利潤,其他在電動車方面,也沒有重磅的新聞傳出。

反觀比亞迪,本來就是做手機電池出身,并從手機電池拓展到電動汽車電池,并向電動汽車三電系統的縱深發展。雖然比亞迪傳統燃油車如今邊緣化態勢非常明顯,但其對于電池,這個電動汽車的的核心零部件的理解,是其他主機廠所不具備的。雖然比亞迪在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的技術路線選擇上一度出現了失誤,使其讓出了國內電動車冠軍的寶座,但其通過推出刀片電池,已經將其擅長的磷酸鐵鋰電池的潛力大大挖掘,在性能上已經可以和當前的三元鋰電相媲美,而更穩定的磷酸鐵鋰所帶來的安全上的保障,也是成為不少主機廠很大的一個誘惑。

所以在新四化技術上,上汽應該更多地去尋求一些國際化的深度合作,無論是去收購或者戰略投資一些零部件公、初創公司,抑或和其他有一技之長的主機廠進行結盟,來幫助自己在相關核心技術上能夠快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通過持續投入來尋求某些領域的突破。正如同吉利受過沃爾沃之后,以沃爾沃作為其主要的技術輸出方,使得吉利在傳統汽車設計制造領域取得長足的進步。而沃爾沃如今在電動車領域打造的Polestar以及在無人駕駛領域和谷歌以及Uber合作,同樣也為吉利日后共享全球最前瞻的無人駕駛技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彼時李書福只需要光明正大地買來技術專利就可以了,而沒有上市的沃爾沃,無論吉利出再多的錢,只不過是從李書福的左口袋到右口袋。

點評
如果如果上汽不能從戰略上加以調整,不僅是聚焦資源到新四化技術研發,更是要切切實實拿出研發成果,那上汽未來不僅會被比亞迪超越,蔚來、小鵬、理想這些公司的市值也會超越上汽。就算后來者的的銷量在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內無法抗衡,其實特斯拉超越豐田已經是一個最生動的例證。資本市場看中的是未來、是潛力。相較之下,上汽在新四化的路上,步伐有些慢了。上汽大眾、上汽通用是上汽集團的現金和利潤奶牛,但假如你在新技術上沒有研發優勢,就算眼下的銷量再好未來也前景不妙,一句話,躺在在合資公司身上賺錢的時代結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