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9月23日訊: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在《2019中國稀土永磁產業市場應用發展論壇》上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并對蔚來稀土永磁的市場容量的研究予以介紹。近一年多來汽車市場發展不景氣,未來前景如何?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進行了展望。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回顧
中國汽車產業經歷了導入期、成長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行業整體正在從低速增長期過渡到微增長期甚至負增長階段。乘用車四大細分領域繼續負增長,交叉性市場繼續萎縮,商用車各細分領域在2019年開始也呈現下滑的趨勢,受國內自主品牌車企銷量大幅下滑,自主品牌乘用車占比持續下滑,2019H1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00萬輛,中國仍然占據58%的市場份額。
全球主要乘用車集團銷量

受補貼政策影響,新能源汽車在7月份首次迎來同比下滑,乘用車占比明顯提升,商用車的占比下滑,行業進入良性發展階段,2019年上半年EV占比明顯提升,A00級車型占比大幅下滑,造車新勢力廠商銷量排名進入前二十,宇通和吉利分別稱為新能源客車和專用車龍頭。

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研究
促進汽車消費及“汽車下鄉”等政策或再次推動汽車產業重返增長趨勢
對比2009年和2015年兩次購置稅優惠政策推出的時間窗口,從汽車銷量的表現來看,政策對銷量的影響十分顯著;2018年購置稅完全退出,恢復至10%,行業銷量增速從4月后快速走低,并于7-11月遭遇連續5個月下滑,2018年年度首次負增長。商務部下一步將加快實施消費升級行動計劃2019年重點工作,推動消費市場平穩增長,其中就包含穩定汽車消費,改善消費環境。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鼓勵和引導農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娛樂、汽車等消費來促進汽車消費優化升級。
《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中提出以下幾點:1)有序推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2)持續優化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構;3)促進農村汽車更新換代;4)穩步推進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范圍;5)加快繁榮二手車市場;6)進一步優化地方政府機動車管理措施促進汽車消費。
國六排放標準從今年開始陸續實施,重型車、輕型車均分為兩個階段實施,國a階段為“過渡”階段,國六b限值要求則更加嚴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2019年7月1日起,重點區域、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提前實施國六。
《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對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積極支持。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體系梳理
中長期戰略
2001年,十五計劃“863”課題設立國家電動汽車科技專項,并與2006年通過驗收;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重點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2012年,國務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2015年,《中國制造2025》。
稅費政策
2014年,《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通知》,并發布《免征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2015年,《關于節能與新能源車船享受車船稅優惠政策的通知》。
補貼政策
2010年,從“十城千輛”到2013年,2017年,2018年等多次發布的補貼政策;2012年,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資金。
產業政策
2009年,四部分開始部署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工作;2012年,《關于擴大混合動力城市公交客車示范推廣范圍有關通知》;2015年,《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知道意見》;2016年,《關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獎勵政策及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2017年,《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2018年,《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積分并行管理辦法》;2018年,《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規定》,取消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企業外資股比限制;2018年,《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幅度大于60%。
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展望
從長期來看,中國汽車消費潛力巨大,但是需要人均GDP指標配合
2018年我國每千人汽車保有量是170輛左右,距離主要發達國家保有量水平還有比較大的差距,未來一段時間,汽車消費潛力比較大。
2017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的人均GDP分別為6.0/3.8/4.4/3.0萬美元,當前中國僅為0.9萬美元,中國汽車保有量需要達到400以上,需要人均GDP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大,人均GDP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還需要較長時間。
所以長期來看,按照千人保有量400輛和600輛的測算,中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6億輛和8.4億輛。

汽車產業進入低速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整體變革與升級不可阻擋,在產業價值鏈、出行服務生態、技術產品升級、汽車制造體系升級等方面都進行了變革。
供給端來看,新能源汽車產能快速擴張

市場需求將以“TOB+TOC”共同發力,長期來看,以“TOC”為主
TOB:
公交車:在前期補貼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推動下,新能源滲透率從2014年的13.1%提升至2018年的89.6%。2017年末我國在運城市公交車總量為58.34萬輛,每萬人擁有公交車量為4.2輛左右。按住建部標準,中小城市每萬人擁有7標臺,特大城市住建部建議標準是11標臺。從人均擁有量來看,城市公交車仍有較大的缺口,再考慮存量替代和更新需求,未來較長時間內城市公交領域的新能源客車需求仍能保持穩定。
出租車:2018年全國出租車保有量為138.9萬輛,新能源車滲透率不足10%。未來確定性的增量來自于給予出租車油改電鼓勵優惠的地區。
網約車:全國范圍,2018年出租車數量為139萬輛,預計網約車數量預計在250萬輛左右,加上139萬輛出租車,合計營運車輛389萬輛。參照國外主要國家/城市的人均營運車次,亞洲城市包括新加坡、東京的人均營運車次分別為36.5和38.4;歐美發達城市包括紐約、倫敦、巴黎的人均營運車次分別達到了78.5、82.3和75.8。中國當前的人均營運車次為27.9(出租車+網約車),保守按照亞洲地區37人次的平均值預計,合理運力在516萬輛左右,即還有約127萬輛的增量空間。
專用車:截至2017年,我國僅專用載貨汽車保有量就有466萬輛,近年來保持穩定增長。
TOC:
限購城市的放開:北京市場對新能源乘用車的放開
車企逐步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2019以后,車企逐步推出中級及以上、定價在10-20萬元之間、續航里程300公里以上的車型,有望出現爆款。
結合上半年市場表現,在不出臺刺激政策的情況下,2019年產量下調至150萬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