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動車,人們除了關心智能化配置和續航里程,車輛的安全問題同樣也是消費者選擇一款車的重要依據。可標榜自己有N多項嚴苛測試的小鵬G3,為何在實際使用中會因底盤的嚴重磕碰引發自燃?

8月11日,有網友在微博爆料,一輛小鵬G3在廣州市琶洲一處充電停車場旁發生冒煙起火事故,而且現場發出兩次爆炸聲,所幸消防人員及時趕到,無人員受傷,并且車輛也被迅速安全轉移。針對這一件事,小鵬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同時在當日下午14時30分,在小鵬官方微博對此次事件作出回應:初步判斷事故原因是車輛電池箱底部有明顯的磕碰傷痕,導致電池嚴重受損。之后,小鵬汽車也會對事故進行進一步詳細勘察與分析。


對于自燃我們首先要理解什么東西、什么原因會引起純電動汽車的自燃。其實很簡單,發生自燃有三大因素:電池短路、電池內部電壓電流過大等引發電池組自燃,或者充電樁使用不當,以及車輛自身產品不過關。

從結果來看,這次小鵬G3的自燃發生在電池箱,但“電池箱底部嚴重磕碰導致自燃”的說法,顯然無法被人所信服。畢竟標榜自己擁有雙倍的“7項國家安全標準”,并且針對電池火燒、墜落、水泡等測試,在這么多的“嚴苛”測試中都能順利通過,為何一到實際使用中就因電池包底部嚴重磕碰發生自燃,況且究竟什么人才能做到開車底盤無磕碰?難道小鵬的車主只能在賽道里面開車嗎!要不一不留神,發生底盤磕碰車就著了,所以官方給出的這個邏輯很嚇人。

其實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及國內政策的扶持,無論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甚至造車新勢力無不在搶占各個細分車型領域。可在新能源汽車高增長的背后,隱藏著產品質量缺陷、電池安全問題等諸多安全隱患。純電動車自燃事件屢見不鮮,而“純電動車到底能不能買?”便成為消費者廣泛熱議的話題。也難怪,從去年特斯拉、蔚來的輪番著火,再到此次小鵬G3的自燃,有很多消費者從最開始關注電動車續航里程被迫轉變到車輛是否安全,畢竟車輛自燃消費者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同時也對其人身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

所以,想要贏得消費者的認可,我認為不單單是靠“碼產品、堆配置”,更要做好產品質量,就像早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提到的“安全性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必須保持的底線,安全造車,造安全車是新能源車企在這個時代應該保有的正義”。

也許通過這次自燃事件,小鵬汽車官方迅速回應,往好處想是小鵬汽車針對車主十分認真,或者說是避免事件的再次擴大,從而影響品牌形象,也確實做得相當積極,可初步的調查結果卻有些“打臉”,希望最終能夠拿出一個令人滿意且被人信服的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