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上半年的銷售數據不如去年,但整體看,市場實際要比去年好,更穩健。”
在談到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走勢時,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常務會長、新能源汽車專委會會長李金勇這樣評價。
受2019年6月底補貼大退坡、疫情等影響,2019年7月到今年6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已經連跌12個月——整整一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上險數僅29.9萬輛,比去年同期降低近4成。
但下跌即將結束。
一方面,由于去年6月全行業“突擊上險”,隨后的7月新能源乘用車上險數從6月的18.6萬輛狂降到3.4萬輛;另一方面,從今年3月起,隨著疫情緩解,上險數連月增長,到6月已經達到7.74萬輛。以此來看,今年7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迎來環比和同比的雙增長。
李金勇分析,上半年的低迷過后,下半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將保持一路向上的走勢。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認同,在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雙重拉動之下,今年后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趨勢總體良好。尤其是從8月開始,預計月度銷售都能實現兩位數增長。
此外,《電動汽車觀察家》征詢了多家主流新能源乘用車企業的意見,多數企業負責人都對下半年的市場比較樂觀。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即將迎來新一個增長周期。

1 全年有望沖擊120萬輛
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在2月探底之后,迎來了連續4個月的月度增長。但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的月度銷售都沒有恢復。
特別是6月,雖然新能源乘用車的上險數已經增加到7.74萬輛,但受去年6月“突擊上險”影響,同比降幅達到6成。總體看,今年上半年的銷售也比去年同期少近4成。

資料來源:上險數
不過,實際情況可能要比數據看起來更好。
李金勇認為,去年和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趨勢本質不同。去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受補貼影響巨大。
6月22日補貼過渡期結束前,多數企業“突擊上險”,出現了上險數大于銷量的反常現象;行業普通認為2020年起,補貼將全部退出,這就導致去年12月,上險數增長較快,即出現所謂“年尾效應”。
而今年,這些政策因素都相對較小。雖然補貼政策延長了兩年,但因補貼金額有限,經銷商和車企“突擊上牌”的動力大大減小。因此,今年不太可能出現去年大起大落的銷售形勢,整體銷售比較穩健。
在他看來,今年上半年,國內的新能源乘用車企業基本處于調整階段,下半年集中發力。如果沒有疫情反復,或其他特殊情況出現,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一路向上,不再出現明顯下滑。
那么,這個一路向上的起點是7月還是8月?甚至更晚?
崔東樹給出了相對明確的判斷。他分析,按照目前的銷售趨勢看,7月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應該不錯,比去年同期有望增加10%-15%。但由于6月和7月受季節性回落因素影響,7月能比6月增加多少,或者能否增加還不確定。
但他指出,從8月起,隨著各自主品牌車企產品調整到位,會有更多級別的車型上市。同時,海外部分地區疫情緩和,供應鏈逐步恢復,合資和外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型也有增量趨勢。
也就是說,7月可能是今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最后一個調整月。
“在自主和合資的雙增長拉動下,今年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趨勢總體比較好。”崔東樹表示,具體而言,8月起,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有望保持月度兩位數的環比增速。
廣汽新能源是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銷售榜單上,位數不多的排位前進的傳統品牌車企,上半年累計上險1.77萬輛,位列第4名。
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上險數TOP10車企

廣汽新能源從2019年的第11名前進到2020年的第4名
資料來源:上險數
廣汽方面表示,雖然7月還沒過去,但目前看來,整體表現還是延續了上半年高速增長的態勢。今年下半年,廣汽新能源會進一步提速,今年年初制定的6萬輛銷售目標不變。
一家主流新能源企業銷售負責人則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今年上半年和7月,多數車企仍處于恢復期。7月銷量大體和6月持平。對于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疲態,這位負責人表示,除了疫情影響,車價持續走低反而引發消費者持幣待購也是重要原因。
他以北京市場為例分析,一方面,有新能源汽車購買剛需的用戶比去年少,另一方面,經銷商和車企在資金壓力之下,頻繁降價,一定程度上使得持標待購的消費者更多。“大家都在觀望,等誰家降價力度大。”他說。
當然,持標待購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多數指標今年要用完。而且,該負責人表示,7月之后,特別是下半年車展期間,各家新車型和優惠悉數公布之后,銷量才可能迎來新一波明顯增長。
上半年低迷,下半年穩健。那么,今年全年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能和去年持平嗎?
2019年末,李金勇曾預測,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能達到150-180萬輛。但今年受疫情和補貼政策等影響,這個數字也需要調整。
李金勇分析,由于補貼效應延續兩年,往年的“年尾效應”會大幅減弱。受此影響,今年全年銷量比此前預期可能減少20萬輛左右。他預測,2020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估計在120萬輛-130萬輛之間。
崔東樹的判斷基本一致,他估計,今年新能源乘用車有機會挑戰120萬輛的成績。
2 高端電動車開辟新市場
在上半年比較蕭條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上,私人市場表現要好得多。
1-6月,私人純電動乘用車上險數達到21.57萬輛,只比去年同期減少不到1萬輛,市占率達到71%,遠好于營運車。私人市場的熱銷車型也從2019年的微型車為主,變為微型車和高端車共居前列。
上半年的私人純電動上險數榜單上,前五名中,特斯拉Model 3以4.18萬輛位列冠軍,蔚來ES6是第4名,其余3款車都是A00級微型純電動。
這樣看,高端車對上半年的新能源乘用車銷售市場貢獻很大。而且,這些車型帶來的很有可能是新的市場增量,而并沒有從原有的新能源汽車銷售中分蛋糕。

資料來源:上險數
上述主流車企負責人透露,今年上半年,北京有不少用汽油車指標購買高端電動汽車的用戶。
他表示,中端及以下的電動汽車,對于同價位的燃油車,綜合性價比優勢有限。而高端車型,特別是30萬元以上的電動汽車,駕乘體驗遠好于燃油車。再加上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認知有很大提升,越來越多的客戶想買高端電動車,而不在乎用的是燃油車指標還是電動汽車指標。
“這部分高端電動汽車的需求一直都在,只不過之前沒有好車,今年特斯拉、蔚來賣得好,也表明,這些消費需求極大釋放了。”他說。
蔚來北京城市公司總經理浦洋也認同,不論特斯拉還是蔚來,對于同價位的燃油車,都有明顯優勢,這也是高端電動汽車銷量走高的核心原因。
那么,高端電動汽車的銷售熱潮會持續嗎?
比亞迪華北營銷中心副總監郝兆偉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如果不是因為產能受限,比亞迪電動汽車的實際銷量要比銷售數字好得多——他指的主要是上市不久的比亞迪漢。

2020年成都車展亮相的比亞迪漢EV
7月12日,比亞迪漢EV和插混上市。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趙長江透露,該車總訂單已經突破3萬輛。但由于產能不足,比亞迪漢大量交車要等到9月。
“漢目前的情況和特斯拉當初相似,我們的訂單很多,但是因為不能很快交付,所以訂單無法在銷售數據上顯示出來。”郝兆偉說。
不斷推出新車型的不止有比亞迪這樣的老玩家,還有蔚來這樣的新玩家。
今年3月開始,蔚來汽車的銷量持續走高,上半年共賣出1.4萬輛車,位列上險數榜單第6名。在2020年成都車展上,蔚來旗下電動轎跑SUV蔚來EC6上市。
浦洋表示,隨著EC6上市,蔚來的產品更加豐富,銷量走高也很自然。
3 雙積分加持,明年會更好
從今年開始,雙積分對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崔東樹在發表的文章《新能源積分價格將飆升》中指出,2020年之前,新能源積分的交易價格很低。未來,隨著補貼下降,中小企業新能源積分獲取難度增加,很多大企業新能源積分尚未有效獲得。因此,今年新能源積分交易價格會暴增。
新能源積分價值增加,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刺激車企造車、賣車的積極性。
李金勇也表示,往年的新能源正積分供過于求,賣不上好價錢。但從今年開始,新能源正積分開始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據他估算,今年正積分每分的價格有可能從之前的幾百元漲到3000元。明年及之后,隨著燃油車排放標準加嚴,以及新能源正積分獲取難度加大,正積分的價格還可能達到5000元。也就是說,市場上需要更多新能源汽車,來產生正積分。
但李金勇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目前,行業對雙積分的認識普遍不足,很多車企也沒有意識到新能源汽車本身包含的雙積分價值。
上述主流車企負責人則表示,車企要想獲得新能源正積分,不一定要直接生產電動汽車。企業也會權衡獲取積分和造車、賣車的性價比,有可能通過其他方式實現雙積分合規。
對此,李金勇呼吁,主管部門可以考慮將雙積分每年公布一次,改為一個季度公布一次,縮短雙積分價值的體現周期,增加車企造車、賣車、獲取新能源正積分的緊迫感。
經過上半年的低迷,眾車企都已做好準備,再戰下半年。7月即將收尾,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新一輪增長周期有望開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