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公布了2019年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長安汽車一季度營收160.07億元,同比下滑2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0.96億元,同比下滑250.62%。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長安汽車自去年3季度后,連續3個季度出現虧損,且虧損幅度不斷擴大,而在虧損的背后,是長安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雙線失守。
自主品牌下跌25.2%
財報顯示,一季度長安汽車銷量為44.88萬輛,同比下滑達到31.8%。2015年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量首次突破百萬輛大關,在隨后的4年時間里,其銷量雖有波動,但也是百萬俱樂部中的一員。
不過,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長安系自主品牌乘用車累計銷量僅為20.6萬輛,同比下跌25.2%,在剛剛公布的4月銷量中,長安自主品牌甚至不足5萬輛,跌出了乘聯會公布的月度銷量前15名的榜單,這是此前從未發生過的。如果照此勢頭發展,今年銷量或將低于百萬輛的預期。
對此,長安汽車副總裁葉沛葉沛表示,長安的產品還不夠豐富,服務也亟待不斷創新,長安需要對產品隊列進行重新審視,發展智能化等新技術,同時將會將加快產品迭代速度。
合資品牌持續疲軟
自主品牌銷量的下滑帶給長安汽車的沖擊影響很大,但是凈利潤的下跌的主要還是受合資品牌尤其是長安福特的表現所拖累。長安汽車表示業績大幅下滑,長安重要合資車企長安福特的疲軟是業績下滑的首要因素。
數據顯示,長安福特一季度累計銷量僅為3.68萬輛,同比下滑71.8%。一直以來,長安福特都是長安汽車的“利潤奶牛”,根據2016年財報顯示,當年長安汽車凈利潤為102億元,僅長安福特就貢獻了近九成的利潤。
業內分析表示,福特汽車銷量的持續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對中國市場快速變化反應不足,產品更新換代遲緩,從而錯過了最好的戰略時機,目前的狀況有些積重難返。除了長安福特,另一家合資公司長安馬自達一季度的表現同樣難言滿意,官方數據顯示,1-3月長安馬自達的累計銷量為32784輛,同比下滑28.43%。
對于合資公司占據長安汽車主要利潤來源的現狀,長安汽車常務副總裁譚本宏曾公開表示,目前,長安汽車最急迫的任務是擺脫合資依賴,讓自主品牌撐起長安汽車的業績增長。
主動謀求轉型
2018年長安汽車發布了“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戰略”,在此戰略下,長安汽車進行了主動轉型,并且先后提出了“香格里拉計劃”和“北斗天樞計劃”,前者面向新能源而后者則針對智能化。
第三次創業對于長安汽車的意義,葉沛表示,長安汽車要通過第三次創新創業,回到用戶的原點。這些布局未來的計劃,無疑將加大長安汽車的投入,眼下或許收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或許是將來撐起長安汽車特別是自主品牌的關鍵。
在合資品牌方面,福特在華銷量連年下降的背景下,發布福特2.0戰略,根據規劃,未來3年內福特將在中國推出30款新車,而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長安福特產品的競爭力,從而帶動銷量的增長。
寫在最后
從自主品牌的翹楚,到如今逐漸掉隊,從企業的利潤奶牛,到如今的拖油瓶,長安汽車的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經歷了從“王者”到“青銅”退化,然而長安汽車在接下來還將面臨更大、更艱巨的挑戰。
內部,企業的改革,品牌的轉型,外部,市場的壓力,政策的變化,都成為擺在這個中國汽車老字號企業面前的難題。眼下,一季度慘淡的表現,是開始還是新生,更是外界迫切需要長安回答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