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展
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有十多個年頭了,這其中也得益于中央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發展可謂是井噴式增長:從2011年銷量8159輛,到2017年銷量70多萬輛,一年更上一個臺階。
如今,縱觀全市汽車市場,新能源已經是眾車企爭搶的戰略高地。而我們國家走向汽車大國、汽車強國,也必須打好新能源這一仗。
五大挑戰
萬鋼部長在一次行業會議中提到,在新形勢下,隨著人們對于汽車和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面臨五大挑戰。
第一,面對更加嚴苛的排放標準,傳統的驅動系統,面臨著降耗減碳和轉型發展。
第二,
純電動汽車存在著諸多技術短板,還不能全部滿足于汽車市場的要求。
第三,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充分,建設運營服務的體系還需要更加完善靈活。
第四,在未來電動化、智能化發展中,現有政策需要調整,相應的標準法規要加快制定。
第五,新能源汽車要成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抓手,需要更多重視科技創新,轉型升級。
如何自救
明確電動化、智能化的新方向
萬鋼部長認為,今后要明確電動化、智能化的新方向,創新完善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戰略。整車產品要在綜合蓄能、高比功發電、高效率驅動和能量回收、智能化控制、
輕量化車身等方面下苦功夫。
車身重量越高,耗能越高,
電動汽車的先進標志應該是高能量的蓄能,高動力的驅動,以及在駕駛過程當中能量的回收。在高能量密度上,應當對于動力電池,高功率密度的燃料電池,高功率的回饋以及控制系統上,加強系統研究和集成。
加大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研發力度
加大對于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研發力度,推進商業化進程。大部分電動汽車在城市當中運行,遠程公交的蓄電里程可以用燃料電池驅動來代替。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化
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是車用動力電池的回收。汽車用的動力電池,等它退役的時候,并不是順利地結束,它可以在蓄能電站上用很長時間,所以它的壽命是雙周期,需要做好動力電池梯次再利用和回收再利用,使其應用產業化。
開放平臺推動
自動駕駛核心技術發展
如今,自動駕駛已經走到了新階段。自從去年國務院頒布了新的人工智能規劃的研發體系,智能交通作為重要方向被明確指出,要通過一種開放的方式,建立開源開放平臺的方式來推動核心技術向市場發展。
萬鋼部長認為,發展自動駕駛的目標首先是安全、綠色、高效和共享。有研究表示,交通事故80%有人為因素,其中絕大多數是疲勞駕駛和一時的疏忽造成的。自動駕駛應該首先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從技術發展上來說,電動汽車是自動駕駛最好的載體,因為電動汽車是全面電氣化,控制技術適用于自動化發展。結合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的實施,還要構建自動駕駛的平臺,實現開源開放,更加重在新形勢下的發展。
建立開放平臺的目標就是要把這些汽車產業和相關的互聯網,以及控制產業,結合在一起,用開放的方式來促進健康的生態。要通過產學研的融合,促進關鍵器件的研發,從智能終端來入手,來打通自動駕駛的技術鏈和產業鏈。加強車路網信息化連通。也就是說道路的數字化將是下面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一個重點。
在未來,每一個紅綠燈,每一個重要的道路信息,都應該有它自己的信息化的發生標志,來標明路況,才能夠真正的保證自動駕駛萬無一失。
汽車轉型升級是一個長周期過程,我國新能源汽車起步雖然早,但是整體實力微薄。“行百里者半九十”,要繼續加強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政策創新、業態創新,著力提高供給質量,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