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智能化是這幾年汽車圈和互聯網行業都很關注的話題之一。
上月底,B站正式“入駐”騰訊車聯,引起了很多汽車圈人士的轉發。未來用戶在一些裝載騰訊車聯的汽車中控大屏上,駐車后將可以看B站的視頻內容。
事實上,這不是車企第一次拉B站“上車”。去年,全球“電車一哥”特斯拉就宣布和B站達成合作,從今年一季度開始,特斯拉旗下所有車型將陸陸續續接入B站視頻流媒體服務。
B站是年輕文化社區與視頻平臺,騰訊、特斯拉是全球科技以及汽車巨頭,妥妥的跨界合作。這類跨界背后一定有各取所需的邏輯。那么,車企這么在乎視頻平臺,頻頻拉它們“上車”是何緣故?

(圖 / 搭載騰訊車聯的汽車,駐車后就可以看到B站視頻)
1、汽車有需求
從汽車產業看,因為技術、用戶和市場等多重因素的變化,全球汽車產業正面臨百年未有之變局。這是頻頻跨界“上車”的大環境。
行業里常常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新四化來總結汽車產業未來走向。從可感知的現實視角,我們能看到汽車和汽車產業身上兩種明顯的變化趨勢。
第一,汽車產品本身,從機械化進化到電動化、智能化,并成為下一代超級智能終端。這意味著,作為代步、出行工具的汽車將在未來幾年發生質變。這種質變曾在手機行業發生過。
當手機從功能機變身智能機,人們獲得了一個掌上智能終端,集通訊、微型電腦、MP3、數碼相機和電子書等多重功能于一體,不僅成為人體“新器官”,還催生了移動互聯網的繁榮,成為共享出行、外賣及移動支付等行業的基礎設施。
可以預期,當汽車進化為智能終端,也將釋放類似的巨大能量,徹底改變人與車的關系。短期內,首先改變的是駕車體驗,當大屏成為智能汽車標配,車內播放視頻、音頻越來越普遍。在與特斯拉的合作中,車主可在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等待車輛充電,或者汽車處于泊車狀態并連接好WiFi后,在車內看B站。

(圖 / 特斯拉專門拍攝一支在車內看B站的宣傳片)
從長期看,5G、無人駕駛的發展,將徹底解放人們的雙手,出行過程將變得更加輕松有趣,從A地點移動到B地點,司機和乘客可以在車里辦公、看電影,甚至睡大覺。汽車將真正變成家與辦公場所之外的第三空間。
越來越智能的汽車需要“置入”越來越多新功能。于是,B站、喜馬拉雅、美團、團油、36氪及貝瓦兒歌等數十家企業被騰訊車聯引入。
汽車產業的新變化帶來新需求,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車企紛紛拉著B站這類視頻網站呢?
2、B站能滿足
一方面,視頻成為年輕的汽車消費者關注的內容形式。
毋庸置疑,視頻化是內容產業的大趨勢,2019年全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7.25億,視頻已牢牢占據網絡應用“C位”。在汽車資訊行業,視頻化同樣勢不可擋。近兩年,圖文逐漸讓位于視頻、視頻資訊成為用戶獲取汽車內容的主流途徑。
主流的汽車垂類網站也紛紛加碼視頻。老牌玩家易車近期宣布新成立八大工作室,制作視頻內容;新玩家懂車帝憑借視頻內容快速崛起。當汽車資訊行業進入視頻時代,也就進入了B站擅長的領域,越來越多的汽車媒體在B站入駐,例如汽車之家、易車原創節目和幾分鐘課堂等。而且,即便都是視頻,似乎B站的社區氣氛也更占優勢。
首先是內容的方向。汽車之家、易車等視頻內容多由專業編輯主導生產的評測、導購和新車上市等,主要價值是消除用戶與汽車的信息不對稱,讓用戶更了解一輛車。
事實上,隨著汽車消費普及,汽車市場進入存量時代,很多家庭已經是二次購車。
行業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乘用車再購用戶占比升至50%,預計2021-2022年再購占比有望突破60%。這種情況下,用戶對汽車內容的需求從過去的資訊模式向娛樂化、生活化演變,即便評測也要做的有趣好玩。而這正是B站的優勢所在。
在B站,擁有70多萬粉絲的B站Up主“極速拍檔”,擅長各種極限開腦洞的汽車測評,比如開超跑做滴滴,買8手超跑汽車改裝等等,用年輕人感興趣的方式打開汽車評測。
“極速拍檔”的主持人Jacky一直以來有個夢想就是買一輛蓮花跑車。在許了幾年生日心愿之后,33歲的他終于輾轉了8手,購入了一輛少見的Elise R蓮花跑車。雖然車輛還是一臺需要保養的事故車,但Jacky依然對著鏡頭很開心地分享駕駛的感受。視頻發布后獲得了200萬的播放,很多用戶被Jacky愛車之情感觸到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夢想之車。

(圖 / 分享買了自己夢想車的Up主“極速拍檔”一期視頻播放破200萬)
B站上也有一邊育兒一邊說車的Up主“Yellow-Dude”,用Vlog的拍攝方式,展現最真實的好車,在欣賞汽車的同時感受情侶的甜蜜日常。還有被稱為汽車區“小艾大叔”的“終極小騰”,主打“探店”全球最貴的地下車庫,跑車開箱等內容,單期最高播放量超過600萬。
好玩之外,專業的汽車測評知識也可以在B站獲取。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汽車內容,不論圖文還是視頻,多從廠商角度出發,營銷色彩較重,被網友吐槽的“充值”內容也比比皆是。造成對用戶的信息干擾,降低了用戶體驗。
如果你經常刷B站,一定會見過類似“你將浪費你生命中的XX分鐘”這樣的彈幕。這種真實的彈幕文化,以及崇尚創作的導向,使得其他內容平臺大量存在的低端汽車測評內容很難在B站形成氣候。
擁有80萬粉絲的“備胎說車”,就是傳遞扎實的汽車知識內容而被彈幕稱贊為“比喻狂魔”“論文說車”的UP主。每次都會有用戶在評論區整理一集視頻里出現的知識點。

(圖 / 被用戶親切稱為論文說車的UP主“備胎說車”)
知名車評人汽車UP主“一鹿有車”,其視頻風格依靠客觀公正的汽車視頻資訊,敢于直接指出市面上汽車減配、安全性縮水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前段時間,大眾汽車質量引起爭議,“一鹿有車”制作了一期反映汽車行業安全性的視頻,獲得了430萬播放量。
另一方面,汽車市場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疲軟的中國汽車迫切需要動能轉換,尋找新的增長引擎。近幾年,車企一直嘗試用視頻的方式,而非傳統的圖文與用戶溝通。再比如,疫情期間,一眾車企、經銷商通過直播在線復工、云營業,拉近與用戶距離,重塑品牌與用戶的連接。
這種需求在汽車產業是普遍的共性需求。于是,對于B站這種兼具內容與社群屬性的平臺,自然成為汽車產業牽手的對象。對于車企來說,B站提供了品牌種草的好機會。于是,特斯拉、奧迪、紅旗及一汽馬自達等品牌紛紛在B站開設賬號。


(圖 / 特斯拉和紅旗都入駐了B站)
其實最核心的原因是車企在意年輕人群。
年輕化是大多數品牌的追求,尤其是汽車品牌。而B站是一塊年輕人聚集的高地。與B站捆綁,孕育著車企品牌種草的機會。B站的年輕人群中有許多是正在上學或者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是即將步入社會的潛力股。
入駐B站,對于汽車相關企業來說,是一次帶來新的增量用戶的機會。數據顯示,B站用戶中18-35歲用戶占比78%;而J.D.Power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30歲以下的90后(32%)購車群體在今年首次超過85后(30%)、80-84后(22%)和80前(17%),成為購車主力。與主流購車人群高度重合的B站用戶,正是車企渴求的。
3、結 語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不論是從人的角度,還是從內容的角度,B站具備了車企需要的資源和能力。只不過,B站“上車”才剛剛起步,而且原有汽車產業版圖已相當穩固,汽車之家、易車等平臺護城河也比較深,B站要想在汽車內容領域走更遠,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不過,換個角度看問題,剛起步意味著先發紅利,不論對汽車品牌還是汽車類創作者來說,B站都是個相對藍海的市場,有待挖掘的寶藏,越早入駐越能享受到紅利。
出品 | 子彈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