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芳齡 28,事業單位職員,今年排到的新能源指標。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關注也算比較久了。無意中看到 42 號車庫的文章,后來一直在數個 42 號車庫的微信群里(新能源車主群和興趣群等)繼續關注北京新能源汽車。

關于特斯拉
最早關注并試駕的品牌就是特斯拉。
19 年中,在亦莊,精致而高級的展廳放著Model S、X 以及 3(當時國產還沒下線),在國內特斯拉的關注度有目共睹,我和大家對此感興趣的理由應該都一樣,品牌價值高,科技含量高,外觀前衛,更成熟的產品以及 Model 3 日漸親民的售價等等。

當時定價在 35 萬左右的國產 Model 3,讓更多人開始走進特斯拉,并嘗試擁有它,所以才有本人雖月薪幾千卻對特斯拉想入非非的事情發生。
更何況目前的 Model 3 已經實現國產,售價降到 29 萬,這無疑對于想擁有一臺特斯拉的消費者來說,門檻兒又低了很多。
但是,最終我可能不會選擇它,雖然它是我試駕眾多品牌中各方面都屬于非常優秀的車,雖然它在我心里的地位數一數二。
兩個理由吧。
第一,空間小。本人 184 cm,試駕過兩次都能在車里感受到緊迫感,如果我把前排座椅調整到一個合適的位置,那么后排就不太適合再坐一個成年人,雖然全景透明的車頂一定程度上緩解了 Model 3 空間緊迫的感受。

第二,想嘗試 SUV。因為本人有一輛思域,兩年,4 萬多公里,外地牌,因為限行政策不得不在今年考慮出手。和思域兩年的相處我們已經足夠了解彼此,駕駛起來有了人車合一的感覺。兩年的熱戀到彼此依靠再到不得不分開,我的感受又有誰能懂。

用車兩年才知道自己更適合 SUV。
比如當車里加我有四個個人的時候,空間只能說夠用,后排體驗肯定是不佳的;
比如后備箱我會經常放箱子,轎車的后備箱空間會顯得捉襟見肘,而且它是凹下去的,拿放費力;
比如行車視野的問題,我會常在五環上行駛,大貨車容易看不到你,你也容易看不到大貨車。
還有重要的一點,因為單位和小區都在五環外,停車問題不是很大,無論什么時間,總還是有一個能停車的地方。

三款新能源的試駕感受
綜上,近三個月以來我把注意力放在了以下車型上。
蔚來 ES6、威馬 EX5、廣汽 Aion LX、雪佛蘭暢巡。

蔚來 ES6 試駕過兩次(第二次純屬是去領小米音響的哈哈哈),真的很香。但選配多,金融和電池租賃方案復雜,銷售給我估算下來需要 38 萬,超預算,不得不劃出備選名單。
所以下面重點介紹威馬 EX5,廣汽 Aion LX 以及暢巡的試駕感受。
1. 進店銷售態度比較
廣汽新能源我認為是最好的,我去的是順義區天北路那家,應該是不超兩年的新店,銷售介紹講解,服務態度以及試駕員的專業敬業程度都讓我感到舒服和誠意。
其次是威馬,在亞運村直營店,服務態度也很好,整個過程流程化專業化,體現了威馬的互聯網基因、自主品牌的造車新勢力和完全市場化企業化的運營,不過試駕專員的專業化有提升的空間。
當天威馬上車試駕,啟動后中控屏是可以豎屏變橫屏,不知是操作問題還是產品本身問題,連續變形兩次失敗,略顯尷尬。
最后是暢巡,給人的感覺是銷量應該還可以,銷售以及前臺服務上來感覺不是在賣產品,像是博物館工作人員,我們只是可以參觀一下而已,試駕專員的業余讓我這個業余的人都看出來他的業余。
2. 駕乘感受比較
廣汽 Aion LX

廣汽 Aion LX 的內飾品控以及配置都在兩者之上,當然它的定位是豪華 SUV,售價也貴不少,高續航版根據我的選裝后 28 萬,銷售說還有很多可以優惠,并且有分期三年免息政策,所以價格上還是可以談的。

上車后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大空間,和內飾裝飾設計的豪華感,很蔚來。雖然車子很大,但駕駛起來能給人以輕松的感覺,轉向扎實卻不輕飄。地板油加速強勁給力,還有很多科技感設計感極佳的功能讓人新奇。
至于品牌價值,作為國企下的合資企業廣汽新能源,我個人認為品牌價值不及雪佛蘭,更不及蔚來和特斯拉,心目中定位屬于和威馬這樣的新生代車企同等價值。
還有兩個細節,天窗后開程度不夠,還有就是旋鈕式換擋,質感和手感一般。不過總的來說是一輛好車,知道消費者想要什么,很良心。
雪佛蘭暢巡

好感度第二是暢巡,內飾看,他更像一臺傳統燃油車,更中規中矩一些。但在外環設計上,不得不說,是真的好看。

懸浮車頂的轎跑造型和犀利帶有攻擊性的 LED 大燈顯得很高級,同時外觀造型在旅行車身上又能找到 SUV 的感覺。

試駕過程給人感覺也算高級,隔音好,過減速帶也非常平穩,動力中等但夠用,唯一的最大的缺點就是續航,只有 410 km,而且根據新車主反饋,有滿電只能充到 390 km 的情況。
現在只限北京地區可以買到,而且沒現車,下訂至少要等一個月,價格上優惠的不多,辦下來大概 18 萬左右吧,所以我覺得他適合低調務實同時對續航要求不高的人群。
威馬 EX5

最后說說威馬 EX5,也是我最近兩天才去試駕的品牌。關注威馬是因為 18 年初同事買了輛威馬,屬于全國首批用戶,價格不高,車子看起來還挺大,同事說還不錯可以考慮。
首先威馬 EX5 520 km 版本的續航是挺不錯的,能滿足我經常順義大興折返的通勤。

外觀中規中矩,然后就是大。

內飾方面,中控大屏,一體化的賽車座椅我很喜歡,設計上是三款車最簡潔的,很智能。
開起來后你會覺得車子會有一點散(和暢巡比較),方向的指向好像也不是特別的精準。可能車子重心高,所以過彎會感受到多余的側傾感。
最后我想說的是威馬的選配項目過多,連全景天窗都是選配,當然如果想要真皮座椅也是要多花錢的。目前店里還有兩到三萬的優惠,這樣下來 520 續航版本的價格在 18 萬左右,不過可以分期免息,如果你認識威馬的老用戶,那么老車主推薦用劵還有 1 萬的優惠。

小結
其實除了這三款車,我還在近兩個月集中試駕了小鵬 G3、啟辰 T60、榮威 Ei5、現代昂希諾、長安 E-Pro,共同點是幾乎都是 SUV,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可以領試駕福利哈哈,小米音響或者京東卡等。

今年我肯定是要買一輛新能源的,看這么多車,最后會選擇哪款車,真的是越來越糾結。
選擇廣汽 Aion LX?價值不高價格不便宜;
選擇雪佛蘭暢巡?續航一般;
選擇威馬 EX5?品控一般;
選擇蔚來 ES6?對我來說貴一點。
算了,還是把它留給時間去選擇吧。
最后祝各大車企繼續加油,在殘酷的市場環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在產品和服務上不斷進步,不斷取得更好的銷量成績,這才是我們消費者最想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