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十堰市在工業領域的首個PPP項目——十堰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一期即將“開門迎客”。這個投資總額約20億元、已有15家中國沃特瑪創新聯盟企業簽約入駐的項目,產品涵蓋了新能源汽車的電機、電池、電控、電氣系統等,形成了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條。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300億元,利稅4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200個。
2017年,十堰迎來眾多以新能源汽車為主題的重大項目:東風與雷諾日產聯盟在我市建設新能源汽車項目,項目產能達12萬輛,預計明年投產;由沃特瑪主導的十堰至呼和浩特干線充電線路建成,成為國內最長的新能源物流走廊;世紀中遠公司與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研發新能源汽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十堰已有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5家,產能達10萬輛。伴隨著產業聚集、規模效應的凸顯,千億元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初具雛形。
逐鹿新“風口”,新能源汽車在十堰的布局,讓十堰這座老牌汽車城感受到“新動力”的脈動,新能源汽車對于十堰經濟發展的助推初見端倪。
十堰站上新能源車發展的“風口”
車城十堰,因車而建,因車而興。
在傳統汽車產能過剩、利潤不斷下滑的背景下,十堰能否迅速改變思路、調整產業結構,搶占新能源汽車這個風口?
時間追溯到2013年,國家相關產業規劃提出,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并出臺一系列支持、補貼政策。作為十堰新能源汽車開路先鋒的東風特汽(十堰)專用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特專”)瞄準這一利好信息,果斷調整方向。
2014年,東風特專與深圳沃特瑪新能源產業聯盟合作,成功嫁接電池、電控等核心技術。同時組建了一支60余人的強大技術團隊,先后投入1400多萬元,研發純電動專用車。
2015年東風特專實現產銷新能源車5000輛,全國排名第一,產值15億元;2016年生產新能源車12000臺,繼續在全國領跑,實現產值30億元。
東風特專的“絕境逢生”,產生了巨大的示范效應。東風小康、世紀中遠、湖北三環等整車企業紛紛跟進,新能源整車產銷初具規模。
與此同時,在新能源整車企業的帶動下,通過引導本地企業轉型升級和招商引資,十堰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快速發展,沃特瑪、亞新、天運、華陽、萬潤、精密制造等多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扎堆”十堰,產品涵蓋電動汽車電池、驅動系統、電控總成、電動車橋、電子油門和制動踏板、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等。
“2017年8月,十堰全產業鏈引入了沃特瑪創新聯盟旗下企業,從而進一步解決了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難題,如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完全依賴外采、成本高的問題。”市汽車(新能源)產業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十堰近年來引入的最大的全產業鏈招商引資項目,計劃3年內投資100億元,建成投產后將實現年產值300億元。
據了解,入駐十堰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15家企業中,蘇州綠控專攻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總成;廣東勁達專業研發生產車用制冷設備;安徽中通具備每月生產15000套新能源汽車高低壓線束的能力;廣州通達主營車載IT、車載電氣和車載傳媒……
“該項目的實施,將為十堰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提升經濟發展質效提供重要支撐。”市汽車(新能源)產業辦相關負責人稱,可以預見的是,一個產品系列化、零部件配套體系健全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正在形成,未來產值將破千億元。
  
 
	
深耕新能源商用車的十堰探索
產業轉型升級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和扶持。
為加大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新能源汽車這個全新增長點,形成十堰經濟的新動能,十堰市委、市政府結合十堰實際,先后出臺《十堰市新能源商用車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全市投資促進工作的十條措施》等政策,設立8000萬元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30億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籌措5億元的“過橋”資金、籌措3.8億元的生產調度資金,重點支持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面,十堰市政府為東風特汽(十堰)專用車有限公司、東風特種汽車有限公司申報了2016年度第一批、第二批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共申請補助資金1.14億元。同時,出臺了對十堰市城市公交車輛更新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臺4萬元的補貼政策。“目前,由市經信委牽頭,已初步擬定了全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正在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該意見計劃于今年下半年發布實施。”采訪中,市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辦相關負責人稱。
此外,加強對新能源汽車招商的項目謀劃。在積極引進了深圳沃特瑪新能源產業聯盟與十堰整車企業合作后,市政府又進一步深化與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的合作。“首批簽約企業入駐后,十堰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二期將通過‘滿園工程’,繼續大力引進新能源汽車‘補鏈’企業,形成從研發、生產、銷售到運營管理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市汽車(新能源)產業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還將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將十堰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打造成國家級新能源示范園區。
  
 
	
十堰新能源車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近日,記者在東風特專新能源生產車間看到,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在這里,平均每8分鐘就有一臺新能源汽車下線。一位車間工人笑著告訴記者:“公司與上海市中電投融和租賃公司一次性簽訂了一萬臺新能源物流車的采購大單,有了訂單忙點心里也高興。”
東風特專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產銷兩旺只是十堰新能源車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從整車到零部件,從生產到研發到推廣,十堰的新能源車產業發展走上了加速跑道。
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起步之年的2015年,全市產銷純電動新能源商用車一萬輛;2016年全市產銷純電動商用車17852輛;2017年全市產銷純電動商用車2.3萬輛,同比增長33%。
“從無到有,再到投產的突破式發展,十堰新能源汽車產業雖然起步晚,但起點很高。”近日,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十堰新能源汽車制造實現快速發展,是產業轉型攻堅戰中,發展動力實現新轉換、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的重要一步。而這一步的跨越,得益于較為雄厚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礎。
按照十堰市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將達到10萬輛,產值達到800億元,形成新能源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的完備體系,全產業鏈達1000億元的產值規模,力爭成為全國最大、最具實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和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新能源乘用車制造基地。
“接下來,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還將借鑒沃特瑪產業聯盟運營模式,繼續打通技術、市場的相互制約,建立具有競爭力的整車及其關聯產業鏈體系,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整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研發和檢測中心。加快制定充電設施建設規劃,積極改善服務,為新能源商用車發展營造良好發展。” 市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辦相關負責人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