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上市距今已經十年,就在這第十個年頭,其在A股的總市值達到2671億元,搶過上汽集團的頭銜,成為我國最大市值的車企。這么高的市值是真材實料呢,還是充滿了泡沫?

市值的增長與比亞迪推出的新能源汽車“漢”有關,而華為的5G技術成為該車的一大亮點。因為疫情沖擊,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負增長態勢,但從7月開始,該市場將會回暖,屆時市場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比亞迪的“漢”成為能否在特斯拉、蔚來等一眾強敵面前重新奪回市場的關鍵產品。
除了汽車業務,比亞迪在口罩、代工廠、組裝業務等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疫情期間,比亞迪的口罩生產線已經達到300條,日產量突破2000萬只,日本政府與其簽下3億個口罩,美國加州也簽下了10億美元的大訂單。代工廠方面,比亞迪是世界前五的ODM生產商,還是全球第二代工巨頭,這與其非常智能化的電子車間有關。

雖然比亞迪的股價、市值創下了歷史新高,但其仍舊面臨諸多難題。首先是寧德時代的緊追不舍。一個月前,比亞迪推出了新的刀片電池,目的是提高電池的密度,寧德時代則認為該技術不安全,雙方鋰電池技術爭論不休,這對比亞迪的企業形象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其次是造車新勢力越來越多,特斯拉剛進入中國市場沒多久,就有占領本土新能源汽車之勢,而蔚來、小鵬、一汽等也不斷推出新車型,市場逐漸被瓜分。
比亞迪汽車的銷量不佳,也成為牽扯其發展的一大問題。今年上半年,該企業累計銷售15萬汽車,同比下滑30%,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更是下滑了58%,均弱于同行。

有人曾質疑過比亞迪的業務太過于繁雜,沒有足夠的精力與競爭對手抗衡。畢竟當下的商業競爭中,涉獵諸多業務的模式越來越不受歡迎,聚焦優勢領域的深度布局更有市場。尤其是在如今環境復雜的時代,比亞迪想要穩住汽車根基,在其他行業的紅海中獲利,并不容易。
但不得不說的是,在西方不向我們出口車規級芯片的封鎖下,比亞迪打破封鎖,成為全球唯一一個能自己生產汽車電腦主控芯片的企業,還給華為、小米代工,這樣的民營企業值得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