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國內疫情形勢逐漸向好、生產生活穩步恢復,2020年全國兩會在京開幕。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 “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在2020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汽車行業的發展提出了諸多建議,將為汽車業帶來重要影響。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疊加行業面臨“新四化”轉型變革。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這“新四化” 備受矚目,正日益成為車企發力之方向。
新能源產業亟待創新引導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24.2萬輛和120.6萬輛,分別同比下降2.3%和4%,這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近十年來首次出現同比下跌的情況。進入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未有好轉。2020年1至4月,新能源汽車累計實現的產銷量均為20.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4.8%和43.1%。不過,即便如此,我國依舊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世界“領跑者”。在產銷方面,我國自2015年以來連續4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每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與保有量均占據全球市場的50%以上。因此,今年兩會期間,新能源汽車話題再次引起熱議。一些代表委員直指,在過去幾年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出現了一些偏差和問題,現已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亟待創新引導方式。
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提出,近幾年,受補貼政策導向影響,以2015年為分界點,小型電動車市場份額開始急劇下降。續航里程不應該成為阻礙小型純電動車發展的原因,電動汽車發展過度追求高里程也會導致資源浪費。對此,她建議確立小型電動車產品標準;制定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給予小型電動車稅費優惠;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凸顯小型電動車優勢。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也關注了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問題,他認為,新能源汽車實際行駛壽命15萬公里就面臨著淘汰與報廢,而基礎核心零部件系統仍具有很高的重復再使用價值。所以他提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基礎高價值零部件延長在役壽命工程;出臺政策允許整車制造企業回收低續航新能源汽車;允許回收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納入再制造再回收體系等建議。
在江西省宜春市擁有整車生產基地的合眾汽車公司董事長方運舟建議,加快出臺新能源汽車一攬子支持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穩定健康發展。包括大力推進對公市場使用新能源汽車、放開城市新能源汽車限購指標、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延長國補政策退坡時間、給予新能源汽車企業專項研發資金支持等。他說:“新能源汽車產業才剛剛起步,面臨的問題更多,成本高、品牌溢價能力、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以及新能源汽車企業底子薄等因素,2020年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著生死存亡,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會面臨停滯或倒退。基于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今年疫情的影響,建議國家研究出臺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車穩定健康發展。”
智能網聯汽車革命潮起
電動化毋庸置疑是汽車行業發展的趨勢,智能網聯亦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無論是近期出臺的一些政策,還是相關企業強化布局都證明了這一點。工信部在4月發布的《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中指出,2020年是完成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階段工作謀篇布局之年。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將以推動標準體系與產業需求對接協同、與技術發展相互支撐,建立國標、行標、團標協同配套新型標準體系為重點,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和規范作用,支撐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不過,當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核心零部件與整車系統集成、信息交互、基礎設施建設、測試區建設、人工智能技術等方面雖然均有一定突破,但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建議,在部分管制區域、部分限定路段試點法律法規突破,滿足智能網聯汽車上路測試需要。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選擇整體環境較好的區域,建設高度自動駕駛先行示范區,并協調國家有關部門,在示范區內試點突破法律法規限制,允許高度自動駕駛車輛上高速、高架道路進行測試及示范應用,在特定區域率先試點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載人、載貨商業化應用。陳虹還建議,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加快推動智能汽車產業“新基建”。依托國家2020 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寬帶網絡和5G領域),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從5G新型基礎設施、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系統等方面入手,加快構建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培育相關的創新鏈和產業鏈。
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看來,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是基礎共性技術,支撐汽車“新四化”技術革命,保障國家信息網絡安全,是國家汽車產業的重大戰略需求,是解決國家“卡脖子”重大戰略問題的核心關鍵。掌握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既有利于保護產業安全,又可以提高我國整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尹同躍從三個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一是以智能網聯操作系統頂層設計為指引,國家級創新中心組織各方共同組建市場化運營創新主體,以行業需求為牽引,聚集交叉行業人才,發力融合創新領域并加快輸出市場競爭力產品;二是設立國家專項經費,支持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產業化;三是依托國家及行業主管部門政策與標準指導,在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內形成操作系統發展戰略、標準體系等共識,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規模化產業應用,加快更新迭代,豐富應用生態。
智慧城市發展智能出行
未來,汽車產業會成為智能城市的AI細胞。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建議,汽車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應發揮新功能,未來汽車要成為現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礎設施。徐和誼表示,在智慧交通網的終端平臺方面,汽車將以智能化和網聯化為重點建設方向,全面進入智慧交通終端平臺階段,成為連接人與交通以及其他城市設施的新型智能終端,為全面服務智慧城市奠定基礎。在智慧生活的連接平臺方面,車+新零售、車+金融、車+家庭管家、車+旅游、車+社交、車+公共服務等新興模式將為城市管理帶來全新內容。汽車企業要聯合高科技企業、共同建設城市大腦。對于機場、碼頭、火車站及其他城市空間,允許有條件的車企協同其他單位進行智慧城市場景開發。以分散在整個城市的多傳感器智能汽車為神經網絡,形成城市大腦的大數據基礎。
專家表示,汽車“新四化”中,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也備受市場矚目。事實上,早在2018年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工信部負責人稱,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有望達1000億元以上。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到要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產業鏈;2020年2月,11個部委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則要求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據悉,隨著5G建設的逐步推進,相關布局也在有序推進。“新基建”中的5G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項目,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和發展智慧城市交通出行,帶來巨大發展機遇。發展智能出行,已經成為推動中國品牌向上與實現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型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