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峰認為,2018—2020年是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非常關鍵的節點,怎么保障行業平穩過渡2021年的后補貼時代,確保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中汽中心新能源財稅研究室副主任 方海峰
政策實施最顯著的效果,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比在快速提升,2015年成功跨越了1%的門檻,在2017這個比例提升到2.7%。反過來說,政府的重視只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要素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好產品,包括好的商業模式,能夠真正獲得用戶的認可。從2009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從試點示范到逐步拓展,再到全國推廣的不同階段,根據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推動產業發展。“十三五”2018—2020年是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非常關鍵的節點,怎么保障行業平穩過渡2021年的后補貼時代,確保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政策及時調整。
今天主要探討一下后補貼時代政策變革的趨勢,以及對下一步地方推廣的相關建議。這些年來加大了市場導入期政策支持力度,制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實際上回歸這幾年新能源汽車政策的變化,主要體現出四個方面的變化,一個是對政策工具來說,起步期的科技創新政策為主,逐一疊加,到了現在,政策實現了對整個全產業鏈的覆蓋,從推動部門來說,從初期的科研部門支持,也在逐年的增多,現在形成了多部門的聯席推動的機制,從思路來看,從最初的區域試點示范,到逐步實現全國的推廣,到目前的考慮擇優扶強,從單純的獎勵政策現在實施獎懲結合,在政策的演變下,產業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最初的無人關注,現在社會資本紛紛涌入,處于高速發展的風口浪尖。從政策本身來看,現在基本上形成了政策體系,在宏觀層面,因為中央政府高度重視能源和環境問題,發展新能源汽車也成為節能環保,包括節能減排國家戰略重要組成部分,被納入到國家多項戰略重大規劃,國家也將新能源汽車列入七大占新興產業,加以重點培育和發展,也出臺專項發展規劃。
在2015列入了中國制造2025十大發展領域,中國的政策是最全面的,涉及到行業的管理,財政補貼、收受的優惠、研發的支持和基礎設施各個方面,綜合的應用也是最大的,這些政策盡量的參與。從時間來看,相關的支持政策逐年豐富,產業發展環境日益完善,將200年作為產業發展的起點,正式啟動了推廣試點工程,最后批了25個城市,這25個城市經歷了四年時間,總共新能源推廣量不到1萬臺,不到柳州一個城市四個月的推廣量。但是從推廣來看有歷史的階段性,在2009年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車戰略,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過去政府也陸續出臺了一些重大政策措施,相關的政策更加具有針對性,政策工具更多元化。政策扶持領域也更加廣泛,就2017年先后出臺了一些重量級的政策,年初的時候新的準入管理規定發布,4月份中長期發展規劃公布,6月份新的管理意見發布,9月份雙積分政策落地,年底12月底新的購置稅免征政策發布。但是補貼政策的方案沒有如期的出臺。
政府高度重視對整個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大家都知道發展新能源汽車汽車確實是一項任務非常艱巨的系統工程,國務院領導高度關注,據統計四年的時間國務院領導做出了一百多次重要的批示,安排了副總理親自分管。在2017年6月、7月份國務院召開了兩個座談會,針對新能源汽車,兩會期間也有多份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和提案,2013年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工信部牽頭的產業聯席制度。政府的支持,包括政府的重視是支撐整個產業持續發展非常重要的保障。
政策實施最顯著的效果,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比在快速提升,2015年成功跨越了1%的門檻,在2017這個比例提升到2.7%,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優勢之一,反過來說,政府的重視只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要素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好產品,包括好的商業模式,能夠真正獲得用戶的認可,也是本次會議的宗旨,也需要行業各屆共同努力。從2009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從試點示范到逐步拓展,再到全國推廣的不同階段,根據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推動產業發展。“十三五”2018—2020年是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非常關鍵的節點,怎么保障行業平穩過渡2021年的后補貼時代,確保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政策及時調整。
接下來主要結合正在研究的主要政策項目,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主要政策的調整趨勢。在大的方面上,保壓手段結合,促進新能源汽車,加快對傳統汽車的替代,從政策層面對新能源汽車做減法,對傳統汽車做加法,使新能源汽車在綜合成本上形成比較優勢,從而形成鼓勵應用這樣的長效機制,對公交車的運營補貼政策調整,極大促進了公交公司應用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實際上在去年的投資105號文里明確,不再何如新建傳統汽車生產的項目,有的專家提到了中國在啟動“禁燃”工作,雖然有爭議,但是也加快了普及新能源汽車的決心。
行業管理方面,目前各方面都在呈現加嚴趨勢,因為行業發展非常快,企業的數量快速增長,可能出現投資過熱的情況,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在投資準入、補貼、電池等相關行業規范管理方面,要求將持續的提高。有44號公告調整為39號令,企業和產品的準入條件全面加以規定。在投資方面,105號文正式發布,相關的專項行動也在進行之一,新的27號令也在修訂,這些政策會進一步提高投資的準入門檻,目的是促進整個產業布局和結構優化。
對汽車企業來說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責任不斷加大,2017年9月雙積分管理辦法經過多輪修改之后正式發實施,雙積分政策的實施也表明了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手段,從鼓勵到約束轉型,逐步形成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長效機制。
針對大家關注的政策,補貼政策對產業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大家都知道經歷了推廣應用之后,當時是為了穩定行業發展,明確在“十三五”期間2016—2020繼續實施補貼政策,大家也知道在2016年底媒體提出后補貼時代,對行業發展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相關部門在普及的基礎上,2016年底對補貼政策進行調整,調整了補貼的標準,改進了溝通方式,同時也在健全相關的管理體系。對政策發布的958號文,在保持16—20年補貼政策總體穩定前提下,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有關部委將根據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產業發展、推廣應用規模等因素,不斷調整完善。
補貼政策的調整對產業發展起到非常明顯作用,補貼扶優扶強政策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簡單來說,包括了市場結構、客車的市場結構,乘用車也逐步成為市場的主流,消費的比例以在快速的提升。下一步補貼政策的導向,補貼政策方向有必要適時專項扶優扶強,推動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補貼政策有必要,提高技術產品技術水平,包括扶強扶強這個原則,綜合考慮產品技術進步,包括成本,適時調整技術門檻和補貼標準,目的是保證產業在補貼逐步退出,甚至完全退出之后整個產業能夠實現平穩的過渡和持續的發展。關于2018年的補貼有一些報道,之前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到,將近40%的客車配套的電池產品容量超過了140WH。從稅收優惠政策來看,按照現有的稅收體系,消費者承受很高的稅費,而新能源汽車可以享受各個環節的優惠政策,包括消費稅,不屬于征收的范圍,購置稅免征,這對行業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杠桿調節作用。2017年底相關的技術指標會做重要的調整,從2017年財政部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開始,2017年之前進入的產品也有效,有效避免了企業重復申報,確實需要提醒企業關注的是三年之間相關的技術條件也有可能做適時的調整。根據稅收法定的原則,相關部門在2017年8月份對購置稅公開之前,政府還是希望購置稅可以逐步的調整。
在充電設施方面,將進一步完善,將提高使用安全性和兼容性,提高使用體驗,從建設環節到運營環節,關于充電設施的獎勵資金是交由地方政府使用的,建議地方真正鼓勵充電設施的有效使用。從大的體制來看,這幾年成績喜人,也來之不易,如果看國際競爭,目前屬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未來是可持續發展,要保持現有的國際競爭優勢,從國家層面來說,對新能源汽車需要創新發展,需要各方面的統籌。創新除了整車電池和充電之外,很明確突出機制創新,建立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這也是下一步相關政策研究的重點工作。
在現行體制之下,地方政府是整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責任主體,也了解到地方要推廣新能源汽車接下很多責任,包括節能減排,同時要拉動本地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還需要承擔相關的交通環境和地方財力負擔的壓力,在眾多的邊界條件下,地方政策同時配合中央的政策做調整,我個人認為確實不容易。而且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真正要實現普及的話,我想需要更多像柳州這樣的三四線城市發力,柳州的領導也做了介紹,柳州結合當地發展實際,創造了“柳州模式”,相關的經驗值得進一步的總結和推廣。
廣東、北京、上海累計推廣量已超過15萬輛,主要是限購城市成為推廣的重點,也做了相關的統計,從地方政策體系來看重點城市已經形成了配套措施,不完全統計,2013年開始各地陸續發布了超過450項相關政策,有的政策是階段性的。柳州市也發布了相關產業發展和政策,創造出柳州模式,這個模式很值得推介。在地方政策方面,企業關注的是地方準入,部分地方在實施備案管理,出臺了較為完善的備案管理辦法,相關的管理要求各有側重,也比較公開透明,并配了相關的監管機制,可能涉及地方保護,但是有的地方政策領導也提出了,地方政府成為推廣的主體也需要相應的抓手。
在地方補貼方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概有50個城市出臺了政策,地方補貼不光是購置補貼,部分城市在團購、運營、電池回收方面也給予相應的補貼,包括柳州,據我了解,創新性提出了充電使用的補貼,這也符合國家的政策導向。2016年之后,地方也在積極搭建補貼申報的體系,嚴格審核,逐步探索一些非補貼的措施。一些地方在實施優惠措施,主要目的是吸引消費者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昨天的會議上柳州的介紹,新能源汽車可以使用公交車照的政策,讓很多人都很羨慕嫉妒,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色。
最后提一些不太成熟的建議,希望地方政府能夠以全國一盤棋的大局意識,積極響應國家要求,努力打破狹隘的地方保護,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建立統一有序的生態體系,相關部門也委托開展地方保護的研究,實際上也認同地方備案存在的合理性,包括從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證安全的要求,這些合理的要求可以納入國家相關的規定之中。關于地方補貼,實際上很多機構也有一些專家一直在呼吁,進一步取消地方的購置補貼,部分車型存在著補貼疊加之后過分的補貼,一直在建議,如果有財力的地方下一步補貼支持的重點可以從購車環節轉到使用環節,在前期也組織了相關企業開展了消費者使用行為的實驗,給予運行方面的補貼,能夠有效激勵消費者,可以規避車輛的行駛,相關的政策也可以進行合理的設計,一些地方也具備了相關的管理平臺。
在應用領域方面,先易后難,像公交、出租可以率先實現突破,包括一直在提倡共享汽車,要求必須是新能源汽車,目前的政策主要對新增車輛有一些電動化的要求,目前有龐大傳統汽車的保有量,更新量也非常客觀,建議地方可以研究存量的傳統車更新為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措施。
在交通方面,公安部也正在加快專用牌照的推廣普及,今年上半年可以推廣,包括專用車道、使用特權等多種措施。新能源汽車發展還處在初期,在補貼大幅減少甚至退出的情況下,一直在擔心產業會不會面臨斷崖式下降的風險,怎么是一些被補貼的手段過渡補貼政策,從而保障整個產業平穩過渡,已經成為政策研究的重大課題,后補貼時代的產業需要未雨綢繆,從生產、購置、使用各方面研究出政策工具,也建議政策導向應該從目前的生產供給側拉動轉為市場需求側的推動,同時也建議后續重大政策調整盡可能給行業留出充足的準備和過渡時間。受相關部門的委托,去年9月份和中汽協會啟動了后補貼時代的政策體系研究的重大課題,對現有政策體系進行全方位的評估的基礎上提出完善的政策建議,同時對后補貼的相關政策進行形勢設計,也希望結合大家的優勢力量共同謀劃后補貼時代的政策體系,也歡迎有興趣的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參與,共同研究,祝愿新能源汽車邁進新的臺階,也希望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從而真正邁入快速增長期,共同助力新能源汽車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