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知情人士向亞洲新能源汽車網爆料,現北京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張建勇將接替姜德義擔任北汽集團董事長。預計,該消息將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得到正式公布。與當年“空降”接任的“門外漢”姜德義不同。張建勇生于1976年,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在加入北京國資委之前,他曾擔任北汽集團副總經理,并在多家北汽集團上市公司擔任高管職務。根據A股上市公司北汽藍谷和福田汽車的披露,張建勇在北汽集團副總經理任職期間,同時兼任福田汽車董事等多個職務。
外界對張建勇的回歸充滿期待。姜德義已經達到退休年齡,接班人選一直備受猜測,而張建勇的回歸無疑為集團帶來了一絲安定。此外,隨著北汽集團變革進入新階段,特別是在面臨增量不增利的挑戰時,財務出身的張建勇顯然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他將有望帶領北汽迎接新的發展挑戰。
管理層動蕩
這次管理層變動的背景可追溯至2020年7月31日,當時北汽集團宣布姜德義接任董事長一職,而前任董事長徐和誼則卸任。而與人們預期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同,姜德義卻在低調中推動著北汽的內部改革。
今年年初有消息爆出,北汽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02年加入北汽集團,2006年擔任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在北汽一把手的位置上坐了14年之久。
每況愈下的困境
顯而易見,北汽集團的境況日益惡化,雪上加霜。
首先,北汽集團過去過度依賴抱大腿的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因為合資品牌面臨持續沖擊的趨勢。北汽曾經的輝煌主要建立在與北京奔馳和北京現代的合作基礎之上。然而,盡管長期以來北京奔馳一直貢獻著北汽九成以上的營收,但如今也受到了來自理想等自主新能源車企的挑戰。相比之下,北京現代的處境更為艱難。
從過去年銷量過百萬的高峰期到去年不足30萬輛的銷售量,再到今年銷量持續下滑,甚至不得不考慮售賣在華工廠,北京現代的情況更加令人堪憂。
其次,北汽旗下的自主品牌不爭氣,大多都上演著“死走逃亡傷”的無奈劇情。
雪上加霜的是,盡管北汽藍谷推出了全新的極狐汽車,但并未改善其局勢。與華為合作推出的阿爾法S全新HI版也未能達到預期的銷售目標。看看一旁的問界,極狐的窘迫可想而知。
展望未來
在當前北汽集團面臨的挑戰和困境下,張建勇的領導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期待著他能夠帶領北汽集團實現轉型升級,重振雄風,也期待著北汽集團在張建勇的領導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