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研究院統計、整理了新能源汽車的IGBT模塊、電機、電控、電池、BMS、OBC、VCU關鍵部件供應商的TOP10排行榜。
其中IGBT模塊、電機、電控、OBC和VCU關鍵部件供應商的TOP10排行榜是按照用于新能源乘用車的裝機量所排序,如下圖:



NE時代2019TOP10榜單,新增了新能源汽車電控用IGBT模塊供應商的排名。
IGBT,是電控的關鍵技術。該技術的積累和配套經驗,關系到國內自主供應商在汽車功率半導體領域是否有了非常核心的突破。
英飛凌是IGBT模塊的榜首,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溫床培育出不少本土和日系半導體供應商。它們是英飛凌的強敵。
比亞迪微電子最有能力挑戰英飛凌的本土半導體供應商。它在國內IGBT模塊的開發和生產中拿下了多個“第一”:第一家自主研發、生產車用IGBT芯片;國內第一家覆蓋車用半導體材料、芯片設計、封裝、測試及應用的IDM企業;裝機量是自主最高。
2019年全年,比亞迪微電子的IGBT模塊共裝了19.4萬套電控,歷史累計已達70萬套以上。除了用于比亞迪汽車外,它與金康、藍海華騰、吉泰科等多家整車、電控供應商達成合作。
日系半導體供應商的攻勢需要警惕。背靠日系車企,三菱電機、電裝的勢頭不可小覷。
電機、電控供應商中,弗迪動力是比亞迪于去年12月底掛牌、正式獨立的純電動、混動和傳動動力總成供應商。截止至目前,國內它在整車上應用最多,這份對整車的理解將是它以后收獲新合作的根基。
以北汽新能源為背書,大洋電機、麥格米特分別在電機、電控供應商排行榜中位列前三甲。但這應該也是它們的風險點之一。
現在,自主電驅動供應商在排行榜中數量最多,名次最靠前。但它們需要警惕外資的崛起。
日本電產、博世、大眾變速器等在未來擁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OBC市場參與者眾多,但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市場主要集中在欣銳科技、比亞迪和威邁斯這三家,市場份額累積超60%。前三甲差距較小,頭部企業優勢不明顯,三家實力相當;此外,外資企業雖然有4家入榜,但市場份額整體不高,主要配套第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以及新造車勢力的相關車型。
從VCU領域的整體趨勢來看,隨著電動汽車市場逐漸繁榮與成熟,VCU市場格局也將出現分化。目前國內主流的VCU生產企業類型主要分為以下幾類:整車廠、電機電控企業、汽車電子企業。部分擁有核心技術的車企將自己研發生產VCU,例如比亞迪、吉利、奇瑞等。而不具備研發實力的企業將不得不通過外購的形式解決。由此車企將會因為核心零部件的差異存在明顯的梯隊競爭格局。
NE研究院統計、整理了新能源乘用車和商用車的電池、BMS供應商的TOP10排行榜,如下圖:

寧德時代在電池市場采用了與各大整車廠合資的策略,與整車廠實現深度綁定,基本霸占了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不過在BMS市場中,車企為了保證產品更好的性能,越來越多的整車廠都實現了自產BMS,寧德時代在BMS市場的份額不足20%。
比亞迪今年雖然電池也實現了外供,但目前依然數量有限,而自己整車產品需求也有明顯的下滑,直接拉低了自家零部件的出貨量,所以明年擴大外供范圍,加大外供力度是重中之重。縱觀整個電池領域,第一梯隊選手基本已然固定,但第二梯隊的競爭依然處于白熱化狀態,你方唱罷我方上場,我們看到去年的沃特瑪基本退出市場,孚能、比克排名不斷下降,而另一方面億維鋰能、中航鋰電、欣旺達等企業在今年的競爭中開始嶄露頭角,2020年是否還有新選手入場呢,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