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2025 年 10 月 27 日多家權威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國內相關主管部門正醞釀出臺文件,擬將“半固態電池”統一更名為“固液電池” ,核心目的是厘清其與全固態電池的技術邊界,遏制市場概念混淆與炒作亂象,推動產業規范化發展。這一調整并非技術路線變更,而是對現有過渡性技術的精準命名,背后折射出動力電池行業從概念熱炒向理性發展的關鍵轉折。
為何 “半固態電池” 必須改名?
改名的核心是解決 “名不副實” 的根本矛盾,關鍵在于厘清兩個技術概念的本質差異,避免消費者與市場誤判。
根據相關技術標準,半固態電池(擬更名固液電池)仍含有一定比例的液態電解質,其核心技術路徑是“液態電解質+固態電解質混合”,本質是傳統鋰電池向全固態電池的“過渡形態”;而全固態電池要求液態電解質含量為0,完全依賴固態電解質傳導離子,是技術原理上的“新一代電池”,二者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成本上存在本質區別。
此前部分企業為搶占市場熱度,將含有液態電解質的半固態產品,以“固態電池”“準固態電池”名義宣傳。就如某車企此前推出的“光年固態電池”,經專業機構檢測,其液態電解質組分實際占比約10%,本質上屬于半固態技術范疇。 此類宣傳導致消費者誤以為“全固態電池已大規模落地”,形成了顯著的市場認知偏差。
模糊的命名易導致資本過度追逐“半固態”概念,而真正投向全固態電池核心材料(如硫化物、氧化物固態電解質)的研發資金占比較低,長期可能延緩核心技術突破節奏。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行業研報及專家共識,真正的全固態電池實現規?;慨a預計將在2027年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