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廣汽集團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企業正處于“同比虧損擴大、環比略有改善”的雙重態勢中,轉型陣痛與復蘇信號交織顯現。
從虧損的時間維度對比看,兩種趨勢清晰并存。同比層面,虧損規模持續擴大: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7.7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77億元,同比下滑幅度達 27.02%;前三季度虧損更為顯著,歸母凈利潤虧損 43.12億元,同比下滑3691.33%,主要因上年同期如祺出行港股上市帶來估值溢價,疊加今年行業競爭加劇導致基數差異放大。環比層面,虧損壓力出現邊際緩解:第三季度凈虧損額較二季度有所收窄,同時營收與銷量連續兩季度環比增長——合并營業總收入 241.06億元環比微漲 6.98%,銷量 42.84 萬輛環比上升11.49%,顯現經營端的回暖跡象。
虧損背后是銷量與盈利能力的雙重承壓。1-9 月,廣汽集團累計銷售汽車118.37 萬輛,同比下滑11.34%,僅廣汽豐田實現 9.15% 的同比增長,廣汽本田、廣汽埃安等主力品牌分別下滑 27.58%、19.99%。盈利能力同步惡化,前三季度毛利率降至-2.17%,較去年同期減少 8.30 個百分點;凈利率-8.71%,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同比下降1201.20%至-108.26億元,反映出“銷量下滑-收入減少-利潤承壓” 的傳導鏈條。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的環比改善為轉型保留了空間。自主品牌成為回升主力,傳祺、埃安、昊鉑三季度銷量超15.95萬輛,環比增長15.09%,其中埃安以72739輛實現18.13% 的環比增幅;合資板塊同步回暖,本田、豐田銷量環比分別上漲11.85% 和 8.43%,豐田更實現 9.15% 的同比增長。成本控制方面,三季度期間費用同比減少10.90億元,費用率降至11.94%(同比下降 0.22 個百分點),研發、銷售費用均有不同程度收縮。
針對當前局面,廣汽集團在財報中明確歸因:國內汽車行業競爭激烈、需求結構快速升級導致銷量與盈利下滑,疊加上年同期非經常性損益的基數影響。為平衡短期壓力與長期轉型,企業正推進三重布局:技術端投入研發超100億元,ADiGO GSD 智能駕駛系統、“星源增程”技術落地應用;合作端與華為聯合打造的“啟境”品牌完成首車定型,埃安 UT super 將于“雙11”上市;海外端1-9 月銷量同比增36.5%,三季度新進入英國、波蘭等市場。
對于未來虧損走勢,行業分析指出,短期同比擴大壓力仍存,但環比改善信號若能持續,有望為 2026 年業績回升奠定基礎。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此前強調企業已進入“戰時狀態”,如何將技術儲備與市場需求轉化為盈利動能,成為破解虧損迷局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