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阿姆儂·沙蘇亞(Amnon Shashua)先后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求學。在求學過程中,他將精力投入到一項通過多個視角捕捉成像的技術中,并提出了一個想法:既然人類閉上一只眼睛也能判斷路況,那么汽車應該也能做到。也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的這項課題如今會演變為一家估值上百億美元的公司。這就是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的先驅之一:Mobileye。

領航名人館
阿姆儂·沙蘇亞
Amnon Shashua
1993年獲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學位
1995年創立三維視覺設備公司
CogniTens
1999年創立自動駕駛企業Mobileye
2003年任希伯來大學教授
2014年Mobileye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2017年Mobileye被英特爾收購
1
Mobileye起源于
閉上一只眼睛的直覺
Mobileye不是沙蘇亞的第一個創業項目。1998年,沙蘇亞在拜訪一家汽車制造商時,對方想向他咨詢輔助駕駛方面的問題。當時世界上沒有輔助駕駛,對方談到想將立體相機安裝在汽車中,兩個攝像頭并排放置,以便發現車輛并與前面的汽車保持安全距離。然而沙蘇亞直接否定了這個想法:“我不知道為什么我當時立即做出這樣的答復,但我的回答是:我們不需要立體鏡頭。” 沙蘇亞告訴他們,當人閉上一只眼睛時,并沒有影響觀察立體的能力。
回到以色列以后,沙蘇亞找到了好朋友Ziv Aviram,告訴他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行業,“每輛車都會有它,但每個人都以錯誤的方式看待它,認為應該放置3D系統或雷達,但其實我們可用單個攝像機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成本會低得多。” 沙蘇亞的這個辦法更加高效,成本更低,在擋風玻璃中占用更少的空間,他認為最終由于成本很低,監管機構將要求汽車制造商在每輛汽車上安裝。因此,他決定創建一家公司來做這件事。這就是Mobileye的開始。
2
自動駕駛面臨的三大挑戰
自動駕駛是當今國內外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和研究方向,而Mobileye因為最早進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為自己未來的商業化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沙蘇亞被公認為自動駕駛領域的先驅,他對自動駕駛的未來藍圖和前進路線有很多的思考。在他看來,自動駕駛是循序漸進地發展,而不是一次性的飛躍。目前這個行業主要面臨著三個挑戰:
第一是成本。一部自動駕駛系統大約需花費15,000美元。對于自動駕駛出租車來說,這個成本水平可以接受,因此可以獲得投資回報。但是如果要應用在私家車上,那價格就需要降到4,000至5,000美元,現在還為時太早。
第二是監管。當我們觀察人類駕駛員,社會必須允許人類開車,否則經濟將無法向前推進。但是當我們考慮使用機器駕駛,社會是可以選擇的,我們并不需要給駕車的機器授予駕照。因此,允許機器駕駛員上路的門檻要遠遠高于允許人類駕駛員上路。而且社會上沒有任何有關如何標準化、規范化和允許機器人駕駛員上路的經驗。考慮到這一挑戰,對運營商的監管要比對消費者的監管要容易得多,因為運營商必須向監管機構報告車隊的狀態。
第三是規模。目前自動駕駛出租車僅限于在某些限定區域行駛,要繪制這些限定區域的地圖并更新相對容易。但私家車會駕車從A點到B點的任何地方,A點和B點可以在全球的任何地方。所以要繪制整個國家的地圖并確保不斷更新地圖非常具挑戰。
從自動駕駛面臨的成本、監管和規模化運作的挑戰來看,沙蘇亞相信自動駕駛要分兩步走,從自動駕駛出租車開始是明智的第一步。
3
自動駕駛出租車成本
可降至公交車水平
類似Uber,Lyft,Didi這樣的叫車服務,每英里乘車成本今天比普通出租車低約30%,但還有很多可以改善效率的地方,因為每個駕駛員都是自由接客。研究表明,如果通過這樣的叫車方式來支持美國舊金山市的交通,如果經過全面優化,2000輛汽車就足夠滿足所有需求。然而舊金山的Uber和Lyft車輛數量約為60,000輛,效率仍然很低,因為沒有全局優化。
但是沙蘇亞指出,如果我們擁有自動駕駛出租車,在車隊層面進行優化,車輛的利用率就會更高。同時,自動駕駛出租車不需要駕駛員,因此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我們的計算表明,每英里的成本,可能比今天的叫車服務低50%。如果再通過拼車來運行自動駕駛出租車,成本可以再減少50%。那我們的成本甚至可以與公共汽車的成本相比。”
4
可以保證機器
永遠不會造成事故
Mobileye在2022年初先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開始部署,然后同年通過與法國最大的公共交通運營商合作,在巴黎推出,和通過與蔚來汽車合作,在中國推出,最后才會去到美國。但從測試車到商業部署的跳躍非常巨大。而在沙蘇亞看來,難點是一方面希望提高效率,“因為這是商業運營,如果客戶知道這個車程會很慢,要花兩倍的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他們就不會乘坐。” 但另一方面,必須承擔發生事故的風險。沙蘇亞的主張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保證機器駕駛不會造成事故。“因為我們對于危險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定義,機器永遠不會將自己置于危險境地。可能會發生事故,但是因為他人的錯誤。”
然而人們對機器和人類的期望非常不同。當機器造成一次事故時,人們就會失去對整個行業的信任。因此沙蘇亞認為,關鍵在于將安全與舒適分開。安全性代表你正在做的決定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舒適性是你的決定如何影響你的舒適感或駕駛效率,但與事故無關。
在安全決策方面,可以采用基于模型或基于規則的機器學習,不需要數據驅動,這將幫助他們實現規模化。“舉例來說,當我在擁堵的交通中改變車道時,我會讓其他車變慢,并且我謹慎地假設減速將是0.1G。這是一個假設。可能在以色列是0.15,在美國加州是0.05。如果我不做這個假設,我在擁堵的路段就永遠無法變道。” 因此,在機器決策過程中需要定義一組規則、假設和響應,并可以保證在這些假設和這種采取最壞情況的模型下,機器決定永遠不會造成事故。
而基于數據的機器學習則可以用于感測,用來了解車輛的外觀、行人的外觀、他們在做什么、車道、路牌等等。但是這些數據收集可以在不在路上駕駛的情況下進行。
5
2022年整個中國
都會被繪制出來
近年來,被英特爾收購的Mobileye在中國市場動作頻頻,不斷在中國推進項目落地。Mobileye為中國公共交通的發展和部署提供了可商業化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十幾家國內車企也紛紛與Mobileye達成直接或間接合作,包括蔚來汽車。在2022年蔚來汽車的新模型將使用內置的Mobileye自動駕駛系統,以支持私家車的自動駕駛。
對于Mobileye的地圖系統,沙蘇亞感到非常自豪。他認為這個系統的好處就在于可以同時幫所有區域繪制地圖。他們與清華大學建立合資企業,以制作高清晰度的地圖來支持中國的自動駕駛。沙蘇亞相信,到2022年整個中國都將被繪制出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汽車配備攝像頭和其它傳感器來防止碰撞。“在中國,我們在輔助駕駛方面擁有非常強大的地位。這種地位促成了越來越多的與國內汽車制造商之間的戰略交易。我們看到中國的輔助駕駛設備增長非常強勁。”
6
10年內自動駕駛出租車
市場規模將達1600億美金
在10年內,沙蘇亞相信,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的規模可達到1600億美金,Mobileye的目標是占領一大部分。
他們在全球推出私家車自動駕駛的計劃是在2025年。到那時,他們相信可將自動駕駛系統的成本降低到幾千美元;屆時將擁有全局的地圖;從監管的角度來看,他們也將擁有三年在路上駕駛和被監管的經驗,就可以開始考慮消費者級別的監管。他們的預測是到2030年,私家車中將有10%屬于第四級自動駕駛。
沙蘇亞非常自信,認為Mobileye擁有構建自動駕駛行業整個鏈條的技術,包括在傳感器方面可以僅使用攝像頭為全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服務,是唯一采取使用眾傳數據來繪制地圖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提供透明且根據模型可以出具安全保證的公司。
7
從英特爾收獲到
金錢以外的資源
在2017年,Mobileye被英特爾以153億美金收購,是以色列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科技公司收購。但沙蘇亞表示,“我們不需要靠英特爾的資金來資助我們。我們在輔助駕駛領域的盈利能力很強,2019年收入接近10億美元,在扣除所有研發投資后仍有30%的利潤率。” 而其它自動駕駛公司只有在能夠對自動駕駛出租車進行商業部署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有收入來源,在某個時刻耗盡資源的風險較大。
然而,Mobileye還是從英特爾收獲了很多資金以外的重要資源。例如,Mobileye有一個部門負責構建下一代光學雷達和雷達,該部門使用的是英特爾開發的非常特殊的技術,這是Mobileye本身無法做到的;再比如未來五年與全球監管機構進行的所有對話都是由英特爾推動的;Mobileye還吸收了大量來自英特爾的工程師人才,也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才。
8
力爭做自動駕駛
領域的長跑運動員
言談之中,我可以感覺到沙蘇亞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也領略到他思考的高度,很多問題他都想得很深、很細,既能仰望星空,設計了美好的未來藍圖,又能腳踏實地,心中有清晰的路線圖。沙蘇亞時刻思考如何依賴于自己的商業經營自給自足,而不是依賴于投資者的錢,因為他想做一個馬拉松長跑運動員。他考慮的不僅僅是明年怎么辦,而是10年后、20年后要做到什么。我也相信,在這場長跑中,沙蘇亞會是跑在前面的一個。
在這條路上,沙蘇亞抱著要用技術改變世界的心態,而不是僅靠技術掙錢致富。因此很多時候,他做事的出發點也是圍繞著如何更有利于在社會推廣自動駕駛來展開。比如推出一些開源的安全模型,因為他認為安全問題太重要了,希望全球各地不同領域的人、企業和機構可以有更多的合作和溝通,設定更好的安全標準,共同設想未來藍圖,因為這是造福全人類的技術。
9
希望用創新改變社會
在Mobileye取得成功之后,沙蘇亞仍然沒有停下腳步,繼續進軍視力輔助、數字銀行、自然語言理解和大健康等領域,致力于用技術推動社會進步。
在培養子女的創造力和好奇心等方面,沙蘇亞說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身作則。他自己對科學抱有極大的熱情,通過日常生活的點滴分享和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
沙蘇亞從小就特別好奇,喜歡閱讀科學讀本和科幻小說,喜歡搗鼓做小實驗,夢想成為一名科學家。他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因為我因思考而獲得報酬,而且沒有人對思考的事物施加任何約束。” 他享受思考和構想的過程,希望用創新改變社會。
10
好的科學家永遠
不能“愛”上自己的工作
在沙蘇亞作為科學家的成長過程中,他感悟到,做一個好的科學家除了要保持好奇心和警惕心之外,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你永遠不要‘愛’上你的工作。” 他解釋道,大多數人做項目,在投入了很多時間精力后,都會愛上他們從事的領域。即使方向錯誤,他們也會繼續研究朝著這個方向去開展研究,很難抽離和放棄。但優秀的科學家了解隨機的力量,探索的力量,可以做到無論投入了多少時間精力,在意識到路線和方向出現錯誤的時候,都可以完全拋開自己原來所做的東西,重新從零開始鉆研。
他說,exploitation(應用)和exploration(探索)有本質上的不同,前者是利用你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已知的問題,后者是帶有隨機性地進入未知領域去探索和嘗試,除了要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已知的問題,還要能勇于承認錯誤,能一次次接受自己的失敗,再推倒重來。只有這樣,科學的邊界才能不停地被拓寬,人類社會才有可能持續不斷地進步!這也是創新型人才成長的關鍵所在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