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安陽市出臺了《安陽市新能源貨運配送車輛運營補貼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從2019年至2021年,每年市財政安排運營補貼專項資金300萬元,每年每車給予不超過6000元的運營補貼,加速城市配送“綠色化”。
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日益退坡的大環境下,安陽是繼深圳之后,第二個專門針對新能源物流車出臺運營補貼的城市。然而此政策一出,倒是引發了行業內的不少猜測:沒想到安陽這個城市會率先出臺補貼政策。現在新能源物流市場太差了,可能是為了招商引資或者為新建企業設立的引渡政策。
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這些猜測從何而來?曾經火爆的新能源物流車市場,今天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新增1200輛的魄力
作為全國首批22個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城市之一,安陽于2018年7月全面啟動綠色貨運配送工作,示范期從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為期三年。
關于創建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安陽明確了創建內容,包括綠色貨運配送市場主體的培育,引導城市貨運配送企業發展共同配送、專業配送、定制配送等綠色配送方式;完成3個干支銜接的物流園區、4個公共配送中心、50個以上末端共同配送站點建設,構建三級配送網絡。
同時,加快新能源物流車輛推廣使用,示范期內新增新能源物流車輛1200輛,充電樁300個;搭建城市綠色貨運配送信息公共監管平臺,鼓勵企業研發城市配送信息服務平臺。目前,安陽已經注冊成立了6家配送企業,175輛新能源汽車駛上了大街小巷進行物流配送服務。為此,安陽特別出臺了《安陽市新能源配送車輛運營補貼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制定了《城市配送企業運營服務規范和考核管理辦法》規范配送市場行為。
相關負責人表示,安陽對符合要求納入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臺的純電動貨運車輛,將按照年行駛里程6000公里設立純電動貨車配送運營補貼;劃定綠色配送區域,對燃油貨車實施限行交通管制措施,為新能源貨車優化配送市場環境;進一步完善出臺新能源貨車相關充電優惠、停車減免等配套政策。
泰科天潤半導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大客戶經理史志遠曾到安陽走訪市場,他介紹,這是安陽財政自己出錢針對安陽境內新能源物流車的補貼。并且申請條件是,申請主體必須為運營企業,旗下新能源物流車不少于30輛,接入市政配送公共管理平臺,企業無重大安全事故和違法違紀現象。這一政策,給達到補貼標準的用戶增加了不少信心。
在史志遠看來,一方面安陽的空氣環境在河南省內甚至全國都屬于較差的,另一方面安陽針對燃油車的單雙號限行也較為嚴格,這些都為新能源物流車的推廣提供了土壤。可以說,運營補貼的出臺是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
“也有點反市場規律”
有人看好,也有人質疑。一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提醒記者,“新能源物流車市場現在太差了,我們幾乎都放棄了,安陽竟然在這個時候開始補貼了。據說安陽地區近來出現了生產新能源物流車的企業,或許還有其他新能源車配套企業在籌備也未可知。如果補貼是為了招商引資制造聲勢,那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地上鐵租車(深圳)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經理金瑋也直言,深圳在2018年就將新能源物流車納入專項補貼,是全國第一個提出發放新能源物流車運營補貼的城市,而且在2019年底就該兌現了。但深圳目前遇到一些棘手的情況,就是車輛運營里程需上傳到深圳市的監控平臺用于計算補貼,但這對于車企來說是不愿意接受的,這里面涉及到利益的博弈,目前進展并不順利。
所以在金瑋看來,安陽的補貼力度雖大,但是目前整體經濟形勢仍有壓力,最終市級財政能否兜得住,又有多少用戶能實實在在拿到補貼,他還是持謹慎態度的。
可以看出,對安陽地區此時推出運營補貼的猜疑聲,與目前整個新能源物流車的市場行情有很大關系。
一微集團董事長王國平就直言:市場嚴冬,抱團取暖!
史志遠也說:新能源物流車是一個朝陽行業,但現在還沒看到它陽光明媚的樣子,實際的推進情況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火熱。
觀致汽車高級副總裁王可鋒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這兩年新能源物流車已經“熄火”了,去年的銷量很少,除了深圳之外,真正在運營的車輛則更少。
“2015年和2016年,新能源物流車之所以火爆異常,是因為補貼力度較大,致使車輛的采購成本非常低,甚至可以說‘不要錢’。但客觀來講,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相比性能還有較大差距。一方面充電時間較長且充電便利性較差,另一方面可靠性也不如燃油車,用戶訴求并不強烈。” 王可鋒說道。
未來市場謹慎樂觀
金瑋介紹,用戶的需求也應看具體的細分領域。相對來說,快遞用戶每天行駛的里程數不多,所以需求基本都可以滿足;但是一些零擔和城市配送用戶每天行駛里程在200公里左右,目前新能源物流車的性能就顯得有點不夠用。而且一些三班倒、銜接緊密的用戶,也對車輛的長時間充電有些不滿。
在金瑋看來,如果滿分是100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新能源物流車的品質已經可以達到70分了,所以推廣的關鍵還在于路權的開放,如果路權都能放開,新能源物流車將有一個突破性的發展。從地上鐵公司的客群來看,路權開放的城市,用戶的熱情都非常高。
但就全國而言,對新能源物流車敞開路權的城市并不多。金瑋介紹,目前路權最好的城市是深圳,全天候開放,新能源物流車可以上快速路,且路邊經停半小時以內不收費;成都的路權開放程度和深圳類似,同時新能源物流車有統一的熊貓LOGO,便于監管。
“北京地區的路權一直是新能源物流車推廣的最大障礙,最近剛剛出了將全面替換燃油物流車的框架文件;天津地區路權較好,但是快遞體量較小;西安地區路權是開放的,但因為燃油車司機群體的反對,現在并未對燃油物流車禁行。”金瑋說。
因此在金瑋看來,眼下的新能源物流車市場不能簡單地說好與不好。在深圳,好的新能源物流車供不應求;但在路權得不到保障的城市,運營企業則感覺“活不下去”,如果車輛品質再跟不上,更是雪上加霜。“這就考驗運營企業是否具有全網布局的能力,打個比方,我們在上海的運營是虧損的,但是在路權開放城市是盈利的,所以整體而言我們還是微賺的。”他說。
2019年,金瑋對北京、廣州、鄭州、蘇州、昆明等釋放出新能源物流車路權積極信號的城市,還是頗為看好的,總體而言對整個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今年的訴求就是第一路權能更開放,第二是物流客戶的溢價空間不大、利潤微薄,希望車企能更好地整合供應鏈,控制車輛的初始采購成本,這樣才能比燃油貨車更具優勢。”金瑋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