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掀桌子了,臨時關稅飆升至38.1%!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初裁結果,計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
具體來說,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的進口車輛將分別面臨17.4%、20%和38.1%的關稅;其他汽車制造商的關稅:21%或38.1%;
特斯拉進口至中國的車輛可能面臨單獨稅率。歐盟委員會表明,配合調查的車企將面臨21%的稅率,而不配合的車企則高達38.1%。這些新稅率是在歐盟原本10%的關稅基礎上額外增加的。
歐盟表示,如果未能與中方達成解決方案,該措施將于7月4日開始實施。
多家車企的反對聲音
梅賽德斯-奔馳
梅賽德斯-奔馳迅速回應表示關注歐盟發布的相關臨時措施,并重申支持基于世貿組織規則的自由貿易。梅賽德斯-奔馳認為,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將帶來繁榮、增長和創新,而保護主義趨勢將對各利益相關方造成消極影響。公司表示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不對正在進行的調查作進一步評論。
大眾集團
大眾認為自由、公平的貿易以及開放的市場是全球繁榮發展的基礎。公司表示,反補貼稅不利于歐洲汽車行業競爭力的提升,尤其在當前歐洲電動汽車需求乏力的背景下,此決定時機不恰當。大眾強調,歐洲需要的是促進汽車行業向電動化和氣候中和轉型的監管環境,公司對自身的產品和創新能力充滿信心,并積極面對國際競爭。
寶馬集團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認為歐盟此舉是錯誤決策,表示加征關稅將阻礙歐洲車企的發展,并損害歐洲自身利益。齊普策強調,貿易保護主義將引發連鎖反應,最終無法提升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寶馬集團堅定不移地支持自由貿易。
蔚來認為增收關稅將阻礙全球電動車的正常貿易,不利于環保、減排和可持續發展。公司表示不會因保護主義而動搖其全球市場長遠發展的決心,將繼續服務歐洲市場用戶,并根據政策變化調整商業計劃。蔚來對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仍然抱有希望。
關稅是博弈的武器
這次關稅的博弈至少會產生以下影響:
1、中國車企將加速在歐洲的布局,進行本地化生產。
2、中國電車可能從純電動轉向插電混動,以便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3、 歐洲和中國可能會進一步談判,探討更合理的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車企積極應對,比亞迪、奇瑞和上汽等已籌備在歐洲設廠。在匈牙利,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均有建廠計劃,西班牙則吸引了奇瑞投資,而意大利則推出60億歐元汽車基金吸引投資,東風汽車正與意大利政府談判。這些布局旨在節省運費和潛在關稅,提升競爭力。
據外媒報道,這些臨時關稅將在幾個月后由歐盟成員國投票確認。要推翻這些決議,需要獲得足夠多數的支持——但截至目前,德國等反對加稅的國家似乎難以獲得所需的支持票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