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激光雷達而言,2021年無疑是開啟量產的關鍵之年。
這一年,在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造車品牌的引領下,眾多車企紛紛宣布將在下一代量產車上搭載激光雷達,來提升新車的智能化水平。且根據各大車企的規劃,這些新車很大一部分將于今年正式量產上市。這意味著,2022年有望真正成為激光雷達的量產大年。
車企爭相發布上車計劃,激光雷達進入量產倒計時
回顧2021年整車廠的激光雷達量產之爭,最早始于蔚來。

蔚來ET7采用的Innovusion的等效300線激光雷達,圖片來源:蔚來汽車
2021年1月9日,蔚來正式發布首款轎車ET7,該車應用了最新的蔚來自動駕駛技術NAD,其超感系統Aquila配備了33個高性能感知硬件,包括11個800萬像素高清攝像頭、1個超遠距離高精度激光雷達,以及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傳感器。
其中激光雷達由Innovusion(圖達通)與均聯智行合作開發,等效300線,水平視角120°FOV,500米超遠探測距離,據稱是當時全球看得最遠的量產激光雷達,且具備動態聚焦的凝視功能,能夠更好得追蹤車輛和行人。根據蔚來的規劃,該車于2022年1月20日正式開啟鎖單,將在3月28日開啟交付。
4月14日,小鵬汽車旗下第三款產品小鵬P5正式發布,新車亦搭載了激光雷達,來自于大疆孵化的Livox覽沃科技。據了解,Livox基于浩界Horiz車規級激光雷達平臺為小鵬汽車進行了一系列定制化開發,最終提供的車規級量產版本等效144線,探測距離達到150米,橫向FOV達到了120°。小鵬汽車X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配合激光雷達后,可在高速公路、城區道路等場景下實現遠處障礙物的超前檢測,更快檢測出遠處路面上諸如行人、自行車、雪糕桶等細小目標物體。目前,該車已于2021年9月正式上市。

激光雷達讓小鵬汽車的 XPILOT性能進一步提升, 圖片來源:小鵬汽車
同樣在上海車展期間,由華為和ARCFOX極狐發布的聯名款新車——極狐阿爾法S 華為HI版在極狐和華為展臺亮相,新車最大的看點之一也是配置了激光雷達,并且是3顆來自華為的96線車規級激光雷達。不僅如此,該車還搭載了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雷達,同時擁有算力可達400Tops的華為自研芯片,可達到華為最高階自動駕駛水平。
4月29日,FF官宣Velodyne為FF 91激光雷達獨家供應商。Velodyne將為FF配套Velarray H800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賦能FF 91的自動駕駛系統,該系統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以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停車為主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Velarray H800具有遠距離感知能力和寬廣的視野,同時配備安全導航和防撞預警等功能,專為輔助駕駛系統和自動駕駛應用的用戶情境而設計。該產品采用了Velodyne突破性的專有微激光雷達陣列架構(MLA),可嵌入式設計使得產品能無縫地安裝在車輛擋風玻璃后面。
6月,據相關媒體報道稱,沃爾沃XC90純電動版將于2022年正式亮相,也會標配激光雷達和自動駕駛運算平臺。其中激光雷達將由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公司Luminar提供,Luminar同時也是上汽、大眾、通用等的合作伙伴,比如上汽飛凡汽車的非凡R7,所搭載的激光雷達也是由Luminar提供。

威馬M7搭載3顆自主變焦高精超視固態激光雷達,圖片來源:威馬汽車
10月22日,威馬汽車第一款轎車產品“威馬M7”正式發布。為打造威馬首個全場景智能移動空間,M7搭載了一系列的智能硬件,包含了32顆智能駕駛感知硬件,3顆自主變焦高精超視固態激光雷達,水平探測范圍可達330°,同時配備了7顆800萬像素高清攝像頭,最遠探測距離超過600米,接近4K級像素成像能力,可實時構建周邊環境。
11月15日,長城汽車旗下高端品牌沙龍汽車官宣稱,旗下首款車型將搭載4顆激光雷達,實現激光全視角覆蓋。隨后的11月19日,沙龍品牌首款車型“機甲龍”首發,據沙龍智行CEO文飛介紹,新車除全球首搭4顆激光雷達,還會采用華為MDC自動駕駛芯片,同時配備二套華為智能駕駛計算平臺,算力高達400TOPS。

圖片來源:沙龍汽車官方海報截圖
此外,理想、哪吒、高合、路特斯、WEY、廣汽埃安、上汽智己、長安阿維塔等品牌也都宣布了激光雷達量產計劃。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僅今年就至少有15款以上搭載了激光雷達的新車上市,就時間來看,這些新車型很多都將于2022年正式量產。
激光雷達需求爆發,技術已經發展到哪一步了?
伴隨著激光雷達的規模化應用,相關的技術提供商也在持續推進技術迭代,以更好地應對市場需求。
在CES 2021上,速騰聚創向全球受眾揭曉并展示了車規級MEMS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1的SOP版本。作為一款嵌入前裝量產車的激光雷達,M1厚度僅45mm,深度108mm,寬度110mm,最遠探測可達200m,150m@10%反射率,可以準確穩定識別處于150米外的黑色車輛(車牌與車燈同時用黑布蓋住)。

第二代智能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1,圖片來源:速騰聚創
不僅如此,2021年6月,速騰聚創還在新版RS-LiDAR-M1中正式上線了“凝視”功能,該功能可以動態調整ROI (Region of Interest)區域,同時可以動態調整分辨率,將ROI區域內分辨率翻倍再翻倍達到等效于一維掃描數百上千線的感知能力,從而基于不同的路況下環境感知重點作出優化,尤其是激光雷達對遠距離障礙物感知能力。
該產品已于2021年6月正式啟動車規量產交付,截至 2021 年底,共計獲得 40 余款車型定點訂單,包括威馬M7、小鵬G9、廣汽 Aion LX Plus 、智己LS7等。
4月,Innoviz宣布推出新的高性能激光雷達傳感器InnovizTwo。與InnovizOne相比,新一代傳感器的性能提高了30倍,成本降低了70%,該公司稱其可用于所有車型。基于前幾代的InnovizPro和InnovizOne,新的InnovizTwo 905nm激光雷達運用了Innoviz大量的專有技術,可實現300米的探測距離,并檢測到220米以外反射率為10%的小型黑色物體,分辨率為0.07x0.05。Innoviz預計,該產品將于2022年開始量產,于2023為OEM汽車項目提供服務。

ML-Xs產品圖片,圖片來源:一徑科技
同月,一徑科技攜最新產品-固態激光雷達ML-Xs亮相上海國際車展。據悉,本次推出的ML-Xs新品是一款前向長距MEMS激光雷達,采用的是MEMS微振鏡+1550nm 光纖激光器的方案,同時采用自研的接收及ASIC芯片,視場角可達120°X25°,等效約200線, ~0.1°角分辨率。未來將主要面向ADAS以及L4+,為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同期,鐳神智能重磅全球首發了其車規混合固態激光雷達CH128X,該產品基于高線束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小型化技術的突破,不僅擁有測距遠、視場寬、分辨率高的卓越性能,而且整機尺寸大大縮小。其中,CH128X1整機尺寸僅118x90x75mm,窗口片尺寸更是僅85.3x66.8mm,更適合嵌入車頭進氣柵位置,兼顧整車設計美觀的要求;而CH128X2尺寸更進一步縮小,高度僅僅45mm,更適用于把激光雷達嵌入車頂的主機廠客戶。

面向前裝量產的半固態激光雷達AT128,圖片來源:禾賽科技
8月13日,禾賽科技正式公布面向ADAS前裝量產的長距混合固態激光雷達——AT128。通過芯片化128通道的固態電子掃描,AT128實現了“真128線”的結構化掃描,包括點云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完整視場角無拼接均勻分布。在探測距離上,AT128不僅具備200米@10%的測距能力,而且最遠地面線可以達到70米。憑借該產品,自6月份以來,禾賽科技已經和至少13家OEM及自動駕駛研發企業達成了合作,包括理想汽車、文遠知行、集度、愛馳汽車、新石器、主線科技、輕舟智航、華人運通等,以打造成熟的自動駕駛生態圈。
11月23日,法雷奧在其全球線上直播發布會上正式發布其第三代掃描激光雷達(LiDAR),該產品將于2024年投放市場。據了解,法雷奧第三代激光雷達在探測距離、分辨率、幀率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升,能以每秒450萬像素和25幀的速度重建車輛周圍環境,并實時生成3D圖像。和上一代產品相比,分辨率提高了12倍,探測距離增加了3倍,視角擴大了2.5倍。
整體來看,混合固態激光雷達作為激光雷達從機械式向純固態演進的一種過渡產品,由于相較于純固態激光雷達技術更成熟,機械式激光雷達成本更低同時可靠性更高,正成為當前主流的激光雷達量產方案。但長遠考慮,全固態式激光雷達因為體積小、成本更低,被認為是市場的未來趨勢。
資本密集涌入,激光雷達仍是投資熱土
激光雷達大規模上車背后,資本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國內全年與激光雷達相關的融資事件合計25起,金額超140億元,車載激光雷達共收獲近38億元的資金。
2021年初,均勝電子發布消息稱,已于近日完成對激光雷達制造商Innovusion的戰略投資,并將通過子公司均聯智行與圖達通開展合作,為蔚來汽車近期發布的首款轎車ET7提供超遠距離高精度激光雷達。
6月18日,一徑科技宣布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英特爾資本和創新工場分別領投B1輪和B2輪,由華興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據悉,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一徑科技常熟工廠產線生產自動化及產能提升的實現,加大產品及核心芯片研發投入,加速長距等新產品的相應開發,進一步推動乘用車前裝量產。同時一徑科技也將加大全系列產品的市場推廣。
7月底,鐳神智能宣布完成近3億元C輪融資,領投方包括春陽資本和徐州政府引導基金,同時參與本輪融資的還有國聯通寶、投控東海、正奇控股、招商證券投資、弘灣資本、雋賜投資、奇思資本等,其中紅巖投資擔任本次融資的財務顧問。至此,鐳神智能已累計完成4輪融資。

鐳神智能徐州生產基地,圖片來源:鐳神智能
本次融資將主要用于鐳神智能車規混合固態激光雷達的研發和產業化以及市場拓展,籌建專門用于車規產品生產的產能達50萬臺的徐州生產基地及其全自動化產線,持續加強和提升基于汽車前裝行業應用的多傳感器融合感知算法研發能力,自研核心驅動集成芯片和接收端集成芯片,以及下一代戰略產品——人眼安全的1550nm光纖激光雷達及核心高功率光纖元器件的研發布局,從研產銷全面打造車規激光雷達產品方案體系。
8月13日,激光雷達制造商Innovusion宣布獲得6600萬美元B+輪融資。此前,Innovusion曾于5月完成6400萬美元B輪融資,這意味著截至目前Innovusion B輪融資總額已達1.3億美元。Innovusion此次新獲融資由國泰君安國際私募股權基金領投,順為資本跟投,原有投資人蔚來資本、淡馬錫和斯道資本也參與了本輪投資。融資將主要用于力挺面向前裝量產的蔚來ET7激光雷達的大規模量產交付,以及Innovusion持續關注與投入的技術自研創新項目。
9月中旬,探維科技宣布完成1億元A輪融資,由聚卓資本和嘉益基金聯合領投,顥騰亞洲、宏升投資跟投。本輪融資主要用于建設車規級的激光雷達生產基地與測試標定中心,以及新產品線研發團隊的建設。據悉,探維科技已經開始在蘇州投資建設車規級的激光雷達生產基地與測試標定中心,面積規模3000平,一期規劃年產能達10萬臺,以全面加速推進車載固態激光雷達的量產與交付。

禾賽麥克斯韋智造中心,圖片來源:禾賽科技
11月16日,禾賽科技宣布獲得來自小米產投7千萬美金的追加融資,加上之前官宣的超3億美金融資,至此禾賽D輪融資總額已超過3.7億美元。本輪領投方包括小米集團、高瓴創投、美團和CPE等,所獲資金將用于支持面向前裝量產的混合固態激光雷達的大規模量產交付、禾賽麥克斯韋智能制造中心的建設,以及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芯片的研發。
從融資輪次來看,隨著頭部企業技術成熟度不斷提升,目前激光雷達領域B輪及以后的融資事件正不斷增多。而伴隨著這些新資本的涌入,正為激光雷達的規模化應用提供更多動力。據 Frost&Sullivan 預測,2025 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 135.4 億美元,其中高級輔助駕駛、無人駕駛、車聯網和服務機器人領域分別占激光雷達市場總規模的 34.64%、26.30%、33.81%和 5.26%,僅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 43.1 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