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合資品牌打響的價格戰,使車市傳統的淡旺季不再明顯。自主品牌由于搶先布局國內消費者熱捧的SUV市場,銷量維持高位,部分品牌車型甚至曾出現加價提車的現象。然而,受自主品牌紛紛上馬SUV車型以及小排量車型購置稅優惠金額減少等因素影響,自主品牌也加入到價格戰行列。此前,在長城汽車宣布官降后,長安汽車近日也宣布降低旗下主銷車型官方售價。汽車行業專家顏景輝表示,今年車市銷量整體放緩,但是自主品牌持續攀升的產能已經使價格戰不可避免。
降價擺上臺面
曾以CS75、CS35等車型加價銷售備受關注的長安汽車,近日卻通過旗下主銷車型集體“官降”的方式,再次成為關注焦點。長安汽車方面宣布,對旗下CS15、CS35、CS75、新逸動、新逸動XT、悅翔V3、悅翔V7、新奔奔、睿騁車型推出4000-1.8萬元不等的優惠。其中,多款主力車型降價幅度在1萬元以上。
據了解,除今年上市不久的中型SUV CS95和家用MPV凌軒等幾款新品外,本次長安汽車“官降”基本涵蓋全部銷量主力車型。其中,CS75全系“官降”1.4萬元、CS35全系“官降”1.1萬元、逸動和逸動XT全系“官降”1.1萬元、睿騁全系“官降”則高達1.8萬元,“官降”萬元以上的車型集中在長安汽車暢銷車型上。
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本次長安汽車“官降”,對市場終端售價的影響并不大,只是將此前經銷商的“暗降”擺上了臺面。一位長安汽車經銷商負責人表示,在本次官方降價前,各款車型的優惠幅度基本與廠家給出的官方降價額度相同,只不過現在的最終價格變為官方指導價。
對于本次“官降”,長安汽車方面曾表示:“讓利降價優惠落實用戶。”但是,業內人士認為,長安汽車“官降”后,各車型終端價格變化并不明顯,只是分攤經銷商消化高庫存量帶來的成本壓力的意義更為明顯。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庫存預警指數一直居高不下,4月長安汽車在庫存排行榜中已經位列前三位。長安汽車副總裁龔兵曾表示:“隨著市場的競爭加劇、庫存迅速上升,廠商間的價格戰已經全面打響。”
自主品牌“開戰”
事實上,此前長城汽車已經通過官方降價的方式“以價換量”。顏景輝認為,本次長安汽車“官降”,不僅是對長城汽車“官降”的回應,也是自主品牌銷量爭奪戰的進一步升級。
一直以來,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等自主品牌,均曾奪得過自主品牌銷量排行榜冠軍。但是,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榜首位置也多次易主。
長城汽車在去年實施“官降”后,今年3月,長城汽車宣布將發放10億元紅包補貼哈弗系列車型購車者。該紅包分為購車紅包和服務紅包,用于購買、保養哈弗H2、H5、H6、H7、H8、H9全系車型及藍標哈弗H6 Coupe 1.5T車型,紅包金額從38元到4999元不等。數據顯示,今年4月,哈弗系列車型銷量為6.21萬輛,同比下滑7.3%。
在長安汽車、長城汽車打出價格戰的同時,寶駿近日也加入其中。數據顯示,今年4月,寶駿方面宣布,寶駿560最高官方降價7000元。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長安汽車等自主品牌采取的“官降”手段,實際上是在主動進行自身調整,快速清理庫存,以便重新恢復增長勢頭,與競爭對手再度進行銷量爭奪。
SUV市場增量遇考
自主品牌紛紛拋出的“官降”戲碼,不僅體現出車企間競爭的日益激烈,也顯示出國內SUV市場進入乏力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我國汽車銷量為208萬輛,同比下降2.2%。其中,乘用車銷量為172萬輛,同比下降3.7%。顏景輝表示,今年車市表現不容樂觀。往年,春節后車市通常會逐漸回暖,經銷商優惠也逐漸回收。但是,今年并未出現這種情況,經銷商壓力持續增加,終端優惠力度也一直處于高位。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曾坦言:“今年車市的價格戰比往年來得都早,從3月就已經開始。”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92,環比上升16%,同比上升25%。其中,中國品牌庫存系數為2.47,環比上升34%;合資品牌庫存系數為1.63,環比上升4%;進口品牌庫存系數為1.58,環比上升5%。根據行業慣例,經銷商庫存指數合理范圍在0.8-1.2之間,大于1.5則反映庫存達到警戒水平,庫存系數大于2.5則反映庫存過高、經營壓力和風險都非常大。
顏景輝認為,全國各城市陸續啟動的限購政策,限制了新車增長速度,很多經銷商只能依靠舊車置換提升銷量。同時,今年1.6升以下車型購置稅優惠的減少,使得去年底新車銷量嚴重透支,也是導致今年各車企銷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此外,近年來自主品牌紛紛扎堆布局SUV市場,也導致自主品牌車型庫存量高漲。其中,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廣汽傳祺等均瞄準該細分市場,從小型SUV到中大型SUV實現全面布局。顏景輝表示,近年來自主品牌發展迅猛,隨著市場占有率的不斷提升,產能也隨之提升。但是,今年車市進入放緩期,銷量減少與高產能勢必會帶來庫存量的提升。如果說此前各自主品牌間保持著一種平衡狀態,但只要幾家車企打出降價牌,必然會引發自主品牌價格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