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PayPal支付、Tesla電動汽車、SolarCity新能源網絡、Space X獵鷹可重復利用火箭、防止人類被智能危及的OpenAI計劃之后,埃隆·馬斯克踏上了改變人類的第6個征程——“星鏈計劃”。按照SpaceX最早的計劃,將發射大約12000顆星鏈衛星發射到近地軌道,由三層構成的衛星網絡——這三層分別位于距離地面340千米(7518顆)、550千米(1584顆)和1150千米(2825顆)的軌道上。

Space X星鏈計劃
根據Space X星鏈計劃,2020年左右預計先期800顆左右Microsat衛星投入使用,地球上的每個人將由此可以開始應用小型終端甚至移動終端,接入比目前家庭寬帶快30多倍的超級寬帶網絡,速率將達到1Gbps以上,甚至最高可達23Gbps;而如果到了Starlink全面投入運營之日,通信業格局更將被徹底改寫,互聯網的未來也將因此改變,數字地球未來將首先通過太空衛星寬帶網絡連接起來。“星鏈”計劃最終將使得所有衛星連成一個“星座”,目標是為整個地球全天候提供高速衛星互聯網,由此催生全新生態,以及完全不同以往的云管端玩法。
星鏈使用場景
1.無法承擔光纖基站建設成本的居住區(低密度為主)
2.山區、人跡罕見區、科考、戶外探險、海島
3.天空、海洋交通工具
4.軍事,戰斗機運輸機,海洋各類艦艇,各處偏僻軍事基地
除了上述特定場景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星鏈還有另一優點就是長距離的通信非常有優勢,即在兩個大陸之間的通信,星鏈計劃的優勢遠遠大于光纖通信。不僅大量節省鋪設光纖的費用,而且可以解決大量的數據傳輸延遲。因為我們的跨海光纖需要通過很多節點,這樣數據的傳輸就需要通過很多節點。
高精定位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入場券
現有GPS已無法滿足交通行業的高度智能化發展,高精度的衛星導航與通訊系統將成為交通行業的必備技術。未來的汽車將成為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間移動終端,低軌衛星網絡將為高級別智能駕駛提供系統化定位服務,解決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定位問題。無論從精度還是覆蓋面和全方位協同上,自動駕駛所需的高精度地圖與傳統地圖完全不同。民用衛星導航系統以及GPS系統的定位精度在5到10米,無法用于分辨車道相對關系,精度也不能覆蓋自動駕駛所需場景。
在無人駕駛場景中,需要絕對精準定位且低延遲才能保證駕駛安全,因此對高精地圖要求達到0.5厘米級和毫秒級協同更新。若沒有低軌衛星一體化服務的支撐,無人駕駛或將無從談起。
吉利入局“天空之爭”
“造車狂人”們的爭霸,從地表沖上了天空。李書福終于按捺不住“上天”的沖動了。吉利正式入局商業航天。2020年3月3日,吉利衛星項目在李書福的老家浙江臺州啟動,預計年內發射兩顆低軌衛星,首個脈動式模塊化衛星智能AIT(總裝基礎測試)中心也將落成。不同于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側重通訊服務,李書福的低軌衛星主要為高級別智能駕駛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這是吉利“天地一體化”戰略的一環,即立足航天技術,與智能制造、未來出行、大數據等行業融合。

臺州吉利衛星智能AIT中心
相比特斯拉星鏈計劃覆蓋全球的通信體系,吉利的衛星項目偏重導航功能,通過低軌衛星星座向用戶廣播導航增強信息,低軌星基增強技術能夠發揮星座全球覆蓋和信號鏈路增益大的優勢,和感知系統、計算系統、通信系統等進行全方位的協同,實現厘米級定位增強服務。

低軌衛星高精度定位
吉利此次“上天”并非心血來潮,也不在意圖追趕馬斯克的衛星業務,而是布局自動駕駛戰略的一環,推動移動交通出行生態的建設。吉利低軌衛星在導航和車聯網方面將與吉利汽車形成較強的協同效應。作為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吉利通過太空基建率先“占坑”,意在推動其科技轉型。
從專注于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從研發車聯網系統、車載芯片到布局低軌衛星,吉利試圖打破身上的標簽,淡化傳統制造的角色,通過衛星通信網絡、衛星數據應用、高精時空服務等領域,逐步實現向創新型科技集團轉型。

吉利控股集團架構
吉利低軌衛星通信計劃為天空出行服務
近年來,吉利控股積極布局智慧立體出行生態,穩健推進創新型科技企業建設,逐步實現從汽車制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變。據悉吉利控股還投資了德國城市空中出行Volocopter公司。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Volocopter是全球城市創新出行模式的引領者。通過與Volocopter成立合資公司,吉利控股將充分利用自身研發體系及產業布局,助力其開拓中國市場,為用戶提供最佳出行體驗。而“吉利低軌衛星”計劃將為“立體出行”提供更好的通訊定位解決方案和支撐服務。
無論是通信,或是導航服務,都將助推汽車產業朝智能化方向轉型。李書福與馬斯克在低軌衛星領域勢必將正面競爭。
“天空之爭”已經成為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重要戰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