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開板日漸臨近,科創板再次掀起了公眾關注熱潮。據億歐汽車了解,截至目前,已經有117家企業的申請材料獲得了受理。而其中一家名叫“容百科技”的企業,在問詢環節卻連遭拷問,成為首批受理企業當中被發問最多的公司。
作為估值過億的科創板申報企業,“容百科技”居于正極材料領域第一梯隊,在率先申報科創板可以說具有一定優勢。不僅躋身于科創板較為關注的重點領域,而且還背靠“明星客戶”諸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知名企業。
其公開信息顯示,“容百科技”主要生產NCM523、NCM622、NCM811、NCA等系列三元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三元材料用于動力電池正極制備,與傳統材料相比,可以提高單位質量電容量。經過5年發展,容百科技年產三元材料已超過1.4萬噸。
從容百科技歷史營收情況來看,其三元正極材料銷售收入在近三年內保持高速增長,市場占有率穩定在10%左右,但目前還不能做到“一馬當先”。公司在招股書中稱,已于2017年實現NCM811大規模量產,但詳細產量數據并未披露。
綜合來看,容百科技的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且在近三年內保持相對穩定;另外,其生產的高鎳三元材料能量密度高,符合產業政策支持方向,市場前景較為廣闊。
但從其投入角度來看,容百科技在研發方面顯得未免太過“小氣”,2016-2018年間,其研發投入的金額分別為0.32億元、0.77億元、1.2億元,占營收比例僅僅為3.59%、4.1%、3.94%,遠低于行業同類競品。同時,容百科技研發人員占員工比例也呈現出了逐年下降趨勢,這意味著未來容百科技的研發能力或遭到掣肘。
放眼行業整體,由于低端產品投產成本輕,億歐汽車通過閱讀廣發證券研究報告了解到,以NCM523為例,每GWh電池所需正極材料的投資額約為1億元,僅為動力電池的1/5。這就造成了三元材料整體市場競爭門檻低,參與者眾多,市場仍被低端三元材料占據。相對較低的技術和資金壁壘,造成了三元材料行業激烈的競爭態勢。
目前,涉足三元材料生產的企業可分為三類:一是獨立的三元材料企業,如容百科技,專業性是其最大優勢;二是上游礦產資源企業,如格林美,便捷的原材料獲取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三是下游電池企業,如比亞迪、寧德時代這樣的大廠商,依托雄厚的資金支持,以參股或內部化的方式布局材料領域。全產業鏈不同類型企業的積極部署,使三元材料市場的競爭更趨激烈。
從整體市場格局分布情況看,三元正極材料市場呈現出了一定的特點:集中度較低,與下游電池產業的“寡頭”格局形成鮮明對比。所以,各家企業實力差距較小,不存在優勢特別突出者,行業不確定性較大,未來競爭將日趨激烈。
億歐汽車通過查詢了解到,2016-2018年,三元材料出貨量排名前四位的企業,各家所占份額均在10%左右,與跟跑企業相比體量長板并不明顯。同時頭部企業歷年排名變動較大,基本處于勢均力敵、你追我趕的狀態,當前仍沒有哪家企業因具備技術或戰略優勢而“高枕無憂”。
新能源汽車自2016年進入平穩增長期,電池材料產業隨之蓬勃發展。面對產業鏈條上延伸的紅利,以及行業內部的激烈競爭,許多材料企業開始大規模擴張產能。這在提高收入水平的同時,也擴大了應收款項、存貨的規模,資金流動性減弱,壞賬、減值風險大幅增加。若賒銷狀況不能得到改善,貨款難以及時收回,可能對公司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