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在即,車聯網或最有希望最快成為5G商用場景。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透露,正與交通運輸部合作推動中國公路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利用5G技術發揮車路協同優勢。兩大部門聯合推動道路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有望解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車聯網發展缺乏協調統籌的難題,為車聯網“駛入”規模商用奠定基礎。
制度完善:車聯網發展框架已搭就據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預測,智能網聯汽車從2018年將迎來持續20年的高速發展,到2035年將占全球25%左右的新車市場。另有預測,2020年全球車聯網V2X市場規模將突破6140億元,中國市場將達到2000億元。
無論在新車中的占比,還是市場規模,車聯網都表現出巨大的成長空間。正在經歷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型的中國,非常關注車聯網未來發展,尤其去年以來,多部門密集出臺規范,制度框架的構建彰顯出極強的戰略布局意圖。
中國擁有成熟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這是發展車聯網的優勢所在。去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明確了近期的階段性目標:2020年后,技術創新、標準體系、基礎設施、應用服務和安全保障體系將全面建成,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和5G-V2X逐步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人—車—路—云”實現高度協同。這對未來實現規模商用的蜂窩車聯網(C-V2X)是一大利好。
總體而言,我國車聯網產業發展的總體戰略與發展線路圖已經明晰。車聯網關鍵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網絡設施布局、產業化等重大問題有條不紊推進。
技術成熟:5G讓車聯網加速來臨
從歷史上看,動力系統更迭曾是引領汽車產業變革的唯一原動力。5G的到來,從聯結的維度,為汽車行業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這是一個具有顛覆意義的契機。
車聯網主要由車內網絡與車際網絡構成,目前主流車際網技術有兩種,一種是基于無線蜂窩技術的C-V2X車載通信技術,另一種是基于短距離無線通信的DSRC技術。來自歐洲的不少企業在DSRC技術上做了大量投入,并一直積極推動歐盟立法,要求汽車使用該技術。但在無線蜂窩技術大規模應用的日本、韓國、中國和美國等地區,則更傾向C-V2X技術。

生態鏈構建:誰在推動車聯網?
多份報告一致顯示,整個車聯網預計將是一個萬億規模的市場。目前,無論傳統車企、互聯網企業還是通信企業均在爭奪5G車聯網時代的一杯羹。
對車企來說,向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轉型已是普遍共識。尤其是國內廠商,轉型的動力來自變革的渴望。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表示:以智能化、網聯化為代表的“新四化”正成為汽車產業未來趨勢,是我國汽車產業品牌向上的戰略機遇。
以技術為標簽的百度,自2016年起布局V2X研發,智能紅綠燈等“車路協同”技術目前已經有相當成熟的解決方案,可以真正進入落地應用。今年1月,百度又將Apollo車路協同解決方案正式開放。
阿里選擇專注智能交互系統的研發。在成功推出AliOS之后,阿里和上汽聯合推出車載系統斑馬智行,成為阿里切入車聯網市場的一個重要棋子。其核心訴求是阿里一貫強調的開放,服務全球汽車廠商。
作為國內較早探索5G的互聯網企業之一,騰訊試圖探索5G與產業互聯網交叉跨界。在2月底召開的MWC2019上,騰訊演示了基于5G切片和邊緣計算部署V2X的應用案例。
今年以來,由5G引領的新一輪智能化浪潮和產業變革,正將向經濟社會各領域縱深推進。汽車工業面臨從驅動動力、控制方式到產品形態、運行管理全方位顛覆性變化,迎來百年未有的大變革。可以預見,車聯網大規模商用之日,便是人類出行迎來顛覆性變革之時。汽車,終將不是交通工具的宿命,而是“讀懂”人類的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