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幾年新能源產業穩步向前,
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同比同期數據增長比例達到149.2%,而
新能源汽車熱銷的背后也隨之帶來動力電池的回收再利用難題,許多車主表示買了新能源汽車之后充電問題難以解決,不僅是所居住的小區不能安裝
充電樁,停車場也不能安裝私人的充電樁,所以,國家對于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或將出臺相關的政策。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結合汽車報廢年限、動力電池壽命等因素,2018年-2020年,全國累計報廢動力電池將達12萬-20萬噸;到2025年動力電池年報廢量或達35萬噸。對此,
北汽方面曾表示,動力蓄電池退役后,如果處置不當,很可能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和資源化處理,建立完善的汽車循環經濟體系十分重要。
電池回收進入“合作戰”模式
今年2月26日,工信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質檢總局、能源局聯合印發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中提到,強調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該辦法將從今年8月1日起施行。面對即將實施的管理暫行辦法,車企開始著手布局電池回收業務。其中,部分車企選擇以合作的形式,聯手其他公司共同推進國內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等相關事項。
今年1月4日,長安、
比亞迪、銀隆新能源等16家整車及電池企業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大戶中國鐵塔公司達成合作,解決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等問題。今年3月,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擬進一步深化合作,探討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這也是繼2017年宣布成立電池合資公司后,上汽第二次和寧德時代二次“聯姻”。
此外,北汽集團旗下公司北京北汽鵬龍汽車服務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與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關于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等領域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共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廢舊電池資源化處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及再生利用等循環經濟領域展開合作。
電池處理技術及監管仍待完善
記者了解到,從2012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會發布包含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等方面的政策和指導意見,但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等相關產業仍處于剛剛起步的狀態。另外,截至目前,僅有少數車企開展了相關布局。不論是市場規模還是處理技術都需要時間來完善。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津南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文海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正面臨報廢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偏小、技術水平偏低、報廢電池處理不及時三個重大難題。對此,李文海提出了三點建議,建議科學處理稀有資源,實現梯次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加強報廢電池回收市場管理,以及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報廢電池回收的優惠政策。
相關的業內人士也表示,現階段國內關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管理體系仍不完善,梯級利用以及再生利用等環節仍有許多技術難點有待突破。針對不同的電池類型回收以及監管等措施也要分門別類,所以整體的電池回收過程仍是非常緩慢,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電池拆解過程的安全性是一定要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