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起火自燃事件的發生,都不可避免地將電動車的安全問題推向公眾的討論中。
8月23日,疑似一輛特斯拉在地庫起火的監控視頻在網絡上流傳開來。視頻顯示,8月22日14時,一輛紅色的特斯拉Model S在小區地下車庫冒出白煙,很快火光四起,現場濃煙滾滾。
之后一位寶馬7系車主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發文表示,因為自己的車臨近特斯拉,也因此受到波及,“無妄之災,流年不利。特斯拉地下車庫自燃,拉上我家寶馬共赴火海。”
特斯拉在給南方都市報的回應中稱,該輛特斯拉確實發生燃燒,但是否屬于自燃,還需要等待第三方檢測結果,事件仍在處理中。
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向特斯拉客服進行核實,對方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相關消息,后續處理結果會在官方渠道進行公示。
特斯拉頻頻起火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特斯拉車主透露這輛車購于2016年,車輛信息顯示,該車是Model S的2015款。此外,現場圖片顯示,這輛Model S使用的車牌為藍牌,而非廣州在2017年12月之后正式啟用的綠色的新能源專用車牌。
根據現場視頻,冒煙起火處位于底盤,火勢不僅殃及到一旁的黑色寶馬7系,另一側車輛的充電樁也沒能幸免。
事發后,寶馬車主表示,起火事件發生后,特斯拉的“公關人員”在第一時間出現,技術人員卻全程未現身。在消防未到現場做鑒定之前,特斯拉的工作人員就試圖拉走車輛,并在車上蓋上易燃的車罩。

來源:網絡
對于上述言論,特斯拉工作人員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由于考慮到電池的物理特性,后續可能出現燃燒等情況,存在安全隱患。“特斯拉的初衷是在車主、物業、消防部門的見證下,一起把車挪到指定的安全地方,對電池進行分離和拆解。”
事實上,距離特斯拉上一次發生起火,僅過去一個月有余。
7月7日,一輛位于蘇州昆山的特斯拉Model 3在靜止狀態起火,車身沒有明顯撞擊痕跡。車主在中國網汽車質量投訴平臺發布投訴信息稱,該輛Model 3(2021款標準續航后驅升級版車型)購于2021年3月,車內沒有易燃物,也沒有進行改裝。
根據車主描述,事發當天,自己在駕駛車輛行駛10多分鐘后,停靠在路邊約3分鐘,并將空調溫度調至23度。
再次起步時,車輛出現異響,空調出風口出現大量白色煙霧,并散發出刺鼻的燒焦味道。自己當即打開駕駛座車窗,準備下車,但未能成功,再次嘗試后,車門得以打開,但之后卻無法從外部將其打開。
后續煙霧逐漸增多,并出現明火。隨后消防人員前來滅火,一個小時后,特斯拉售后人員也到達現場。不過截至8月2日車主投訴當日,特斯拉并未給出明確的結果。
相似的事件還發生在今年1月。
1月19日晚,一輛特斯拉Model 3在上海一小區地下車庫突然起火并發生爆炸,涉事車輛距離提車還不足一個月。事發現場的照片顯示,這輛Model 3被燒到只剩骨架,地上布滿了白色的消防泡沫。

來源:網絡
對于此次事件,特斯拉當時向媒體回應,初步判斷起火原因為車輛底部的高壓電池受到撞擊后引發內部電芯損傷,最終導致起火。
在2021年,除靜止狀態起火外,特斯拉還因碰撞導致起火現象。
7月6日,中國臺灣省臺南市,一輛白色Model 3在撞向居民樓之后,車頭撞毀,隨后發生起火現象。5月19日,廣州一輛高性能版特斯拉Model 3失控后撞擊樹木,車輛解體報廢,10余分鐘后車輛起火。
對于上述事件,截至目前,特斯拉尚未就最終調查結果作出官方回應,起火原因也暫不明朗。
相關人士向未來汽車日報表示,電動汽車起火的原因非常復雜,電池本身、電池環境、車主用車習慣以及車本身等因素,都需要納入考量,無法做到100%客觀。
沒有絕對的安全?
對于起火現象,特斯拉一直堅持一個說法:燃油車起火概率要遠遠高于特斯拉。
在特斯拉2020年度影響力報告(2020 Impact Report)中,根據特斯拉提供的數據,2019年,全美發生近19萬起汽車火災,但其中涉及到電動車的只占據很小的一部分。
具體來看,從2012年到2020年,美國國家消防協會和美國交通部的數據顯示,全美每行駛1900萬英里就有一輛汽車發生火災。而特斯拉發生起火事件的頻率是2.05億英里/次。

來源:特斯拉官方
對于輿論的質疑,馬斯克曾回應稱,“特斯拉和大多數電動車一樣,起火的可能性比內燃機低500%,這是因為內燃機攜帶大量易燃燃料,為什么沒人提到這一點。”
“每年有超過100萬輛汽油車發生火災,導致數千人死亡,但沒有一次像特斯拉起火一樣成為頭條。”他表示公眾對于特斯拉和燃油車起火的態度十分“雙標”。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不可否認,作為新造車的代表,特斯拉的一舉一動都擁有遠超傳統車企的關注度,但在過往的事件中,特斯拉通常難以撲滅的火勢也容易引發更多的關注。
在今年7月發生在臺灣省的Model 3撞擊起火事件中,消防人員表示,鋰電池不易滅火,需要大量的水。“一般車輛發生起火,消防員通常使用3噸水、20分鐘撲滅”,現場消防大隊長表示,當時為了澆滅特斯拉,用了20噸水、1小時才滅火。
而在今年4月發生在美國得克薩斯洲的一起特斯拉起火事件中,一輛Model S在撞樹后10分鐘開始起火,起火隨后蔓延。據外媒《Car and Driver》援引在場的消防人員稱,完全熄滅這輛車用了25000-30000加侖(約113-136噸)水,耗時4個小時。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盡管電驅動的汽車起火率低于燃油車,但當火災爆發時,它們燃燒的時間更長、溫度更高。這是由鋰離子電池推動的,為火焰增壓。
此外,據北京理工大學新能源汽車運行監測平臺的相關數據,按照新能源汽車起火的原因對事故進行分類,動力電池故障所引起的起火事故占到1/3左右。
據公開資料顯示,Model S采用了7104節的18650NCA三元鋰電池,Model 3則采用了4416節2170電池。
在汽車行業分析師程宵看來,特斯拉在保證續航里程的同時,卻給安全穩定性畫了個問號。
此外,在特斯拉自2013年發生的起火事件中,Model S則占據了更大的比重。自2012年開始交付,首批Model S已然算得上是“高齡”電動車,“電池組多次充電之后,也會增加電池故障甚至起火的概率。”程宵表示。
當電動車起火事件頻發,消費者對其安全的隱憂也將始終存在。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8月,全國范圍內發生的電動汽車自燃事件達到58例。2020年,據一覽眾咨詢機構統計,全年國內有報道的自燃起火事故共61起,大部分的事故原因均指向動力電池問題。
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此前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顯示,在起火事件中,41%的車輛處在行駛狀態、40%的車輛處在靜狀態、19%的車輛處在充電狀態。
而在已查明著火原因的車輛中,58%的車輛起火源于電池問題,19%的車輛起火源于碰撞問題,還有部分車輛的起火原因源于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問題等原因。
不過,目前電動汽車的起火隱患并不能完全避免。“目前在售的電動汽車大都采用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一位動力電池業內人士稱,“只要發生碰撞,電解液流出,就容易發生短路和起火。”
(文中采訪對象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