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蓋世汽車 Sunny
8月16日,自動駕駛公司“輕舟智航”宣布已完成1億美元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云鋒基金和元生資本共同領投,美團龍珠、IDG 資本等跟投,Scale Partners勢乘資本擔任獨家資本顧問。
至此,成立以來輕舟智航完成三次融資,其歷史投資方有 IDG 資本、元璟資本、Tide Capital、聯想創投、招商局創投等。此前有外媒報道稱,字節跳動投資無人駕駛技術公司輕舟智航,規模達數千萬美元。不過,輕舟智航對此表示,暫且不方便透露投資方信息。
自成立之初,輕舟智航便提出自動駕駛“超級工廠”的戰略目標,以實現自動駕駛的商業化及規模化落地。當下,輕舟智航已完成“超級工廠”雛形搭建的三步走:
第一步,以仿真為核心,借助前沿技術研發為突破,構建自動化閉環,實現海量數據的高效利用;
第二步,憑借團隊的全棧技術能力,推出了專注城市復雜交通場景的無人駕駛方案“Driven-by-QCraft”,適應于覆蓋不同城市場景和不同車型;
第三步,以無人駕駛小巴為突破口,在近十座城市快速實現商業化落地,服務于智慧城市和新基建需求,為數萬居民提供公開道路出行服務。

圖片來源:企查查
今年以來,自動駕駛賽道備受資本市場追捧。就在同一天,另一自動駕駛公司紐勱科技Nullmax宣布完成億元級A1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天際資本領投。
上周,激光雷達制造商Innovusion宣布獲得6600萬美元B+輪融資。Innovusion此次新獲融資由國泰君安國際私募股權基金領投,順為資本跟投,原有投資人蔚來資本、淡馬錫和斯道資本也參與了本輪投資。
如果將這三起融資事件放在一起看,那么看似普通的資本動作,可能意味著自動駕駛行業處于前所未有的紅利期。不過,這可能也意味著行業加速進入淘汰賽,馬太效應即將顯現。對于賽道上的每個選手而言,只有在洗牌前夕抓住機遇、提升綜合實力,才能在行業大洗牌后笑看風云。
根據業界媒體提供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融資事件至少已完成69起,披露的投融資總金額近1000億元,覆蓋領域包括整車、芯片、雷達,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等。
實際上,就國內自動駕駛發展歷程來看,這已經不是第一波投資熱潮。將時間撥回到2015年左右,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冒頭,資本市場水漲船高。2018年,Uber無人車在事故中致死,成為全球真正第一起“自動駕駛汽車傷(sha)人案”。國內市場也逐步意識到自動駕駛的量產落地不及預期,行業發展進入平緩期。
蟄伏約3年,資本重拾對自動駕駛的投資熱情。究其原因,一方面隨著軟件定義汽車時代的來臨,自動駕駛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制高點,誰也不想落下這塊蛋糕。根據德勤的“中國汽車產業鏈微笑曲線”,整車制造處于價值最低部分,自動駕駛軟件及相關配套的通訊運營服務、高精地圖服務、出行服務則屬于價值較高部分。

圖片來源:深圳政府在線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相關政策意見密集發布,這讓業界看到技術落地的希望。3月,深圳市人大頒布了《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就具體內容來看,第47條比較全面地規定了L3、L4、L5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的責任主體。
日前,工信部印發了《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的意見》。該意見從產品準入、用戶教育等多個方面,對相關的企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當然,除卻外部因素,自動駕駛細分賽道越來越明確,頭部玩家的差異化路徑越來越清晰,這也是鼓勵資本競相進入的原因。只不過,這也正如前文所言,自動駕駛或將又進入一輪淘汰賽,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企業來說,都應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奮力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