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動力電池企業洗牌的加劇,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企業競爭加劇,裝機量前20的企業排名也有較大變化,甚至有企業掉出排行榜。去年全年,堅瑞沃能控股公司沃特瑪裝機量排名第三,而今年3月其已經在前20強企業中消失。4月20日,堅瑞沃能發布業績修正公告稱,2017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36.89億元,2月28日,這一數字還是盈利5.22億元。業績變動的首要原因是公司全額計提了并購沃特瑪產生的商譽。此前,堅瑞沃能以52億元收購了深圳電池廠家沃特瑪全部股權,形成金額巨大的商譽,達到46.13億元。隨后沃特瑪快速擴張,應收賬款回款變慢,導致資金鏈于數月前斷裂,債務危機爆發。
堅瑞沃能發布2018一季度公告中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為111,662.19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9.88%;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1,916.57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55.86%;基本每股收益為-0.13元,下降230%。

公司出現大幅虧損的原因:
由于公司開工率僅20%左右,產能及收入大幅下降,但經營的固定成本無法降低,如公司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人員支出、租賃費等費用相對固定,并不隨著業務量減少而減少;
2017年公司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大量借款,且融資成本相對較高,2018年一季度公司爆發了債務危機,銀行授信進一步降低,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的困難加大,成本進一步提高,而公司未能通過股票及債券一級市場獲得融資成本相對較低的資金緩解這一困難,使得融資成本居高不下,財務費用相對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根據公司應收賬款會計政策,對應收款項按照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增加,將使得利潤減少;
2018年一季度,公司對整車廠的電池銷售業務減少,收入主要是公司為解決債務問題,以現有存貨銷售給供應商,進而沖抵公司負債形成,這部分存貨除電池組外,還包括電芯及其他原材料,相對于以往的銷售,毛利率大幅下降,由2017年平均毛利率28%下降至18.93%左右,毛利率下降致使利潤大幅下滑;
未來公司在解決債務危機方面一方面通過債務重整來降低負債,另一方面積極推進引進戰略投資者事項,吸引資金流入。在經營層面,公司也將積極布局儲能市場及三元鋰電池市場,為公司業務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重大已簽訂單及進展情況:

同時,伴隨著債務危機的爆發,堅瑞沃能分析了可能出現的經營風險(行業相關節選):
政策風險:2018年2月13日,國家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通知從2018年2月12日起實施,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為過渡期。過渡期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按照《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6〕958號)對應標準的0.7倍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不變。此政策的實施有助于引導新能源汽車向高續航里程、高能量密度等高端方向發展,120Wh/kg成為電池包的入門標準,目前沃特瑪開發的32700-6.5Ah、7.0Ah、7.3Ah三款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成組后的能量密度最多可達135Wh/kg,且均已陸續投入生產。未來還將繼續研發系統能量密度達140Wh/kg以上的鋰電池產品,但能否順利實現公司研發目標還存在不確定性。如果未來沃特瑪研發的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及其他性能指標達不到獲得國家最高補貼的要求,那么沃特瑪將會面臨持續經營的風險。
債務風險:截至2018年3月,公司主要債務221.38億元,其中:應付票據100.09億元,應付賬款22.21億元,銀行借款54.74億元,融資租賃形成長期應付款25.93億元,非金融機構借款3.32億元,股東借款15.09億元。公司逾期債務19.98億元,主要為應付票據和銀行借款,面臨債權人的權利主張,公司面臨償債風險,如果公司無法籌集資金來償還欠款,那么會對公司日常經營造成較大影響。
應收賬款風險: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沃特瑪業務量持續增長,導致應收賬款也大幅增長。截至2017年12月31日,沃特瑪應收賬款凈額為82.93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77.20%。盡管沃特瑪下游客戶多為國內知名的整車廠商,資金實力雄厚,信用情況良好,但回款情況并不好,下游客戶出現現金流緊張而支付困難的情形,將會對公司產生應收賬款無法回款的風險。
現金流風險:現金流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第一要素。企業只有持有足夠的現金,才能從市場上取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價值創造提供必要條件。動力電池行業因其普遍存在的“長賬期”及補貼獲取延后的特點導致整個行業的現金流較差,公司目前出現的債務危機也是因為現金流問題導致企業營運資金無法正常周轉所致。未來如果公司無法通過加強現金流管理來解決現金流問題,那么,公司將面臨債務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公司維系正常生產經營、持續經營的風險:公司因無法償還供應商欠款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借款而爆發債務危機,目前通過債務重組的方式來償還部分欠款,給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也帶來了影響。截止2018年3月底,公司開工率大約20%,部分生產型子公司暫停生產,材料需求量減少。同時,供應商的支付條件也比之前更加嚴苛,在全額付款的條件下才能維持正常的供貨,假如公司無法解決資金問題,那么會對公司維系正常生產經營、持續經營造成風險。
產品單一的風險:沃特瑪一直堅持走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技術路線,開發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具有高安全性、快速充電、耐低溫性以及長久壽命的特點,2017年在32650-6.0Ah的基礎上開發出32700-6.5Ah、7.0Ah、7.3Ah三款電芯產品,單體能量密度分別達到150Wh/Kg、160Wh/Kg、165Wh/Kg,循環壽命均超過4000次以上。但2018年年初出臺的最新補貼政策明顯傾向于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產品,三元鋰電池市場占比有所提高,據GGII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電池裝機量中,三元鋰電池占比已達76%。截至報告期末,沃特瑪并無三元鋰電池產品,未來,若沃特瑪沒有及時開發并推出三元鋰電池產品,存在因產品單一導致公司抵御行業變化能力不足的風險。
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動力電池廠商也開始了擴產潮,加之國際電池巨頭紛紛投向中國市場,動力電池產業的競爭進一步加劇,產業集中度加強。據GGII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數據庫》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總裝機量約36.4GWh,其中,裝機總電量前十動力電池企業合計達26.81GWh,占整體的74%,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動力電池廠商已占據市場主導地位。隨著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的出臺,政策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對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要求的提升將導致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增加。若沃特瑪未來不能保持技術持續進步和滿足獲得國家最高補貼政策的要求,同時大力開拓市場,鞏固和提升市場地位,那么將面臨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盈利水平將會下降。
經營情況預測:
預測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凈利潤可能為虧損:2017年公司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大量借款,且融資成本相對較高,2018年一季度公司爆發了債務危機,銀行授信進一步降低,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的困難加大,成本進一步提高,而公司未能通過股票及債券一級市場獲得融資成本相對較低的資金緩解這一困難,使得融資成本居高不下,財務費用相對上年同期大幅增加。截止本報告期末,公司開工率僅20%左右,產能及收入大幅下降,同時經營的固定成本卻無法降低,導致公司第一季度凈利潤出現較大額虧損,后續如果公司無法解決目前面臨的債務問題,并提高銷售及開工率,那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末公司仍然存在無法扭虧為贏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