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根據《通知》要求,將委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在2020年7月-12月之間組織實施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活動涉及參與企業10家,涉及車型達16款。

對于新能源汽車的下鄉活動,行業內傳聞已久。而這份《通知》的發布,則將新能源汽車的下鄉推進至實處。推動新能源車下鄉,會給行業和產業帶來哪些利好?是否會提振持續下滑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落地的可行性如何?這一系列問題值得行業關注。
為何要推進新能源汽車下鄉?
作為此次活動的組織實施方,中汽協曾在7月6日就向行業內相關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發送過紅頭文件,并作出號召。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鄉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速增長,越來越多的鄉鎮農村居民成為了潛在的新車消費群體。因此,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不僅會拉動汽車消費,也將協調城鄉消費增長,促進農村消費提檔升級。
記者注意到,2019年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了《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下稱《方案》),這份《方案》被視為吹響了新一輪汽車下鄉的號角。與此同時,《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和《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兩份文件,也提出了要釋放汽車消費潛力,積極推動農村車輛消費升級。
彼時,奇瑞、一汽奔騰、東南汽車、海馬汽車、上汽大眾、一汽-大眾、東風日產等汽車企業紛紛響應號召,推出了相應的汽車下鄉補貼優惠。不過,由于此輪汽車下鄉并未有來自中央財政層面的補貼支持,并沒有在市場上引起巨大反響。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輪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響應,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是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發展機遇的。
新能源汽車下鄉正當其時?
除了與國家推動鄉村振興的戰略有關,新能源汽車的下鄉也勢必與汽車市場的提振有些密切聯系。根據中汽協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銷量數據顯示,1-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11.2萬輛和1025.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6.8%和16.9%,降幅持續收窄,總體表現好于預期。尤其是6月的產銷量,分別完232.5萬輛和230.0萬輛,環比分別增長6.3%和4.8%,刷新了歷年6月份產銷量的月度歷史新高。
中汽協方面判斷,汽車產銷的持續回暖,主要源自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的各項利好政策,有效刺激了汽車市場,同時受疫情影響前期被抑制的汽車消費也得到了逐步釋放。反觀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半年的銷量表現則不及預期,1-6月累計銷量39.3萬輛,同比下降37.4%;6月銷量10.4萬輛,同比下降33.1%。可見,如何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回暖,也是當前業內不可回避的課題之一。
根據國信證券的一項調查分析顯示,2020年1-5月,縣鄉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的銷量占市場總銷量的比例分別為10%、22%、6%,存量滲透空間非常大。
哪些車型和企業最受益?
根據三部委發布的《通知》顯示,參與此次新能源汽車下鄉的車企分別是北汽新能源、長城汽車、上汽通用五零、長安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汽車、比亞迪、東風汽車、一汽奔騰、合眾新能源,涉及到的車型共16款。記者注意到,參與此次汽車下鄉的車型多為各個車企的入門級車型,售價5-7萬元之間。
中汽協方面表示,次針對下鄉車型的優惠政策多為2000元至5000元,最高為8000元,補貼預計由車企承擔。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近年來中小城市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到2019年已達到1.6萬元。在新能源汽車渠道下沉,企業補貼加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三大前提下,新能源汽車下鄉的前景顯然是可期待的。
全國乘用車市場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新能源汽車下鄉,最先受益的是微型電動車,尤其是在其成本逐步降低的前期下,市場空間會很大。
東吳證券方面判斷,A00級新能源汽車市場受益于電動車下鄉,下半年銷量高增,其全年銷量甚至有望持平。
推廣難點是什么?
在業內大力發起新能源汽車下鄉推廣的同時,行業內也盛傳了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在缺乏中央財政補貼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下鄉的推廣仍然是存在難度的。
對此,中汽協方面也分析了推廣面臨的幾大難點:一是鄉村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場景待開發,換購周期較長;二是受疫情影響,農村居民收入減少,購買力下降;三是充電基礎設施薄弱;四是售后網絡仍在建設中,維修人員、零部件匱乏。
基于上述痛點,此次推廣活動也會進行重點解決。許海東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不能僅靠一場活動,還需要各方面的持續配合。記者注意到,目前三部委發布的推廣通知中,并未透露具體的推廣措施,新能源汽車下鄉的落地成果如何,尚需市場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