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興起推動諸多行業的發展,車聯網的運用也更廣泛,未來汽車出行也將深受車聯網的影響,人車交互體驗樂趣也將進一步提高。那么不同于車載中控娛樂系統的交互,汽車智能駕駛艙電子對于乘客的體驗又是如何的?現階段的運用又是如何呢?亞洲新能源汽車網就此為各位讀者整理以下材料,僅供參考!
2018年一季度國內汽車銷售量累計達到950多萬輛,環比2017年上升4.8%,總體態勢表現十分搶眼。一季度國內乘用車的銷量達到801.1萬輛,環比2017年同期增長4.5%。在一季度汽車銷量當,汽車在儀表配備上以段碼、點陣、TF以及全液晶為主,其中配備TFT或全液晶儀表盤的就占據54.9%。在尺寸上也有所偏向于大方向,4-7寸的占據80.14%;7-10寸占據81.14%;10寸以上占據63.11%。
中控大屏
今年一季度新車當中搭載中控大屏的累計達到81.4%,尺寸在8-10寸之間,大于10寸的占據21.8%。而中控大屏目前就是2個布局方式:橫屏與豎屏,在一季度的新車當中仍是以橫屏為主,累計高達174款,豎屏累計不到20款。
抬頭顯示也逐漸運用到汽車當中,不同于車載中控顯示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抬頭顯示是直接將信息投影到駕駛員前面擋風玻璃上,更進一步的強化行車安全。今年一季度新車當中配置抬頭顯示(HUD)的占到1.84%,車型方面是以中型轎車與緊湊型SUV為主。
根據IHS統計數據顯示,儀表板、中控臺以及抬頭顯示器今年出貨量將成長9%,而未來的抬頭顯示或可以改善人車交互的方式,以此來看,HUD未來的市場發展空間非常具有開拓潛力。
后座娛樂系統
后座娛樂系統也廣泛運用在汽車上,不同于車載中控顯示的內容讓前座的人一目了然,后座娛樂系統讓坐在后座上的人也擁有獨立的視覺屏幕。在今年一季度新車市場上配備了后座娛樂系統的指數也是非常高的,車型以MPV與中大型轎車為主,占比高達90%。現階段全球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正處于成長期,后座娛樂系統或得益于車載娛樂系統的發展將穩步上升!
車載導航
車載導航具有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功能,一般汽車導航裝置包括全球定位接收系統、微機、液晶顯示屏、地圖存儲閱讀裝置等。已經成為人們開車出行必不可少的裝備之一,今年一季度的新車類型當中幾乎都配備了車載導航,緊湊型SUV占比最高。而配備車載導航的車型價格平均售價在20萬元以下居多,當然,售價越高,車載導航的配置率也就越高。
車載導航的在汽車出行當中已經越來越重要,但是現階段國內中高端導航地圖供需矛盾也比激烈,一汽、二汽、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上海通用及天津豐田等汽車廠家都在計劃加裝汽車導航系統,國外進口汽車也希望加帶汽車導航裝置。此外,國外和國內的汽車導航電子產品生產廠家也瞄準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后加裝市場,蓄勢待發。在汽車輕量化、舒適化、智能化和電動化趨勢的推動下,我國前裝導航系統的滲透率也在快速增長。
安裝行車記錄儀后,能夠記錄汽車行駛全過程的視頻圖像和聲音,行車記錄儀可以為出行者提供重要的出行依據,維護駕駛員的合法權益,所以在汽車當中也是廣泛運用。今年一季度新車當中配備了行車記錄儀的占比達到10.54%,主要以獨立攝像頭為主。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與自我安全意識均有所提高,國家也出臺相關的指導政策推動智能出行的發展,都意味著國內行車記錄儀市場極具潛力。行車記錄儀呈現井噴式發展是在2013年以后,2016年期間行車記錄儀的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在2017年市場規模累計就達到150億,預計未來是的市場潛力更加龐大!
儀表盤
現階段雖然人車交互是以車載中控為主,但是在未來也有可能是以液晶儀表盤為主,儀表盤已經步入大眾化普及階段,也更傾向于大尺寸,信息功能也更全面,高檔車已經普遍使用液晶儀表盤,受技術和成本的影響,中檔車也基本上配備了儀表盤。但是國內自主車企也逐漸采用液晶儀表來替換傳統儀表,根據 2017 年上海車展統計151款主流汽車儀表的尺寸數據,發現 2-4 寸數字屏的組合儀表是市場主流,10-12 寸的全液晶儀表緊隨其后。
智能后視鏡
智能后視鏡的功能相對于行車記錄儀功能而言更完善,但是口碑卻呈現兩極分化,諸多功能仍不夠完善,用戶體驗也深受使用者詬病,但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各個廠商也逆勢而上,積極研發改善產品問題,也表明這行業的趨勢是向好的!
車載攝像頭
車載攝像頭是ADAS 系統的主要視覺傳感器,自動駕駛也在逐步完善,今后或將迎來高速發展階段。而車載攝像頭未來將是車聯網信息處理的重要入口,根據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車聯網市場規模累計就達到77億元。而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中國車載鏡頭市場也將受到 ADAS 與車聯網市場爆發的大力推動將持續擴張,增長潛力巨大。
而現階段整車廠商、零部件企業以及跨界互聯網公司都在積極布局座艙電子領域。座艙電子也逐步滲透到中低端的車型市場,座艙電子加速落地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共同推動。由此可見,汽車智能駕駛座艙電子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龐大!就看整車產業鏈如何布局,以此搶占“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