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激辯
關于該交易可行性的辯論已經使得投行家們兩級分化:迄今為止,尚沒有一家像特斯拉這么大規模的公司被財務投資者私有化,更常見的情況是被一家更大的公司收購;同時,在所謂的杠桿收購中,讓公司背負相關的債務是行業的通常做法。但對于特斯拉來說,這并不是一種選擇:公司已經背負了約110億美元的債務,并尚處于虧損狀態。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的市場傳聞也使得該筆交易充滿風險。
但考慮到交易的規模,投行家們更傾向于選擇無視該風險:路透援引金融咨詢公司Freeman & Co估算稱如果該交易結構類似于杠桿收購,特斯拉的顧問將能夠賺取9000到1.2億美元左右的費用;而特斯拉投資者的顧問將賺取3000到5000萬美元,而潛在的債務融資的費用將達到5億美元。
希望就此交易提供建議的投行家們正在向馬斯克和特斯拉的特別委員會救助,該委員會正在獨立權衡馬斯克相關報價的優勢。
在一篇博客上,公司創始人馬斯克(持股20%)稱該交易規模將遠遠小于他提出的720億美元的股權估值。因為根據他的估計,三分之二的股東將選擇他向他們提供的期權,即“滾動”他們的期權,繼續投資一家私人公司,而不是兌現。但在如此規模的交易中,這么大數量的股東“滾動”股權也是沒有先例的。
投行入局
到目前為止,高盛及摩根士丹利被外界認為已經介入了該筆交易。本周二起,摩根士丹利的網站不再顯示特斯拉的股票評級和目標價,上述舉動和此前被確認為特斯拉金融顧問的高盛異曲同工。上周高盛將特斯拉股票列入限制名單,這被部分媒體解讀為,高盛“正在以特斯拉金融顧問的身份行動”。因為限制名單將禁止高盛任何員工交易列入個股,以防內幕交易發生。
而在馬斯克的推文中,其稱:“在推出特斯拉私有化的提議方面,正與金融顧問銀湖資本(Silver Lake)、高盛以及法律顧問Wachtell、Lipton、Rosen&Katz和Munger, Tolles & Olson合作,對此感到興奮。”
根據消息,其他財務咨詢爭奪者還包括Evercore Partners(其之前為特斯拉收購太陽能公司SolarCity提供建議)、Centerview Partners,Lazard Ltd,Moelis&Co和Perella Weinberg Partners LP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