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和共享化——汽車產業的新四化進程正如花如荼。在這場變革中,座艙作為智能化的核心部分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而更好的座艙體驗,也會成為左右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影響因素。
9月的高合展翼日上,高合汽車亮相了最新的高算力智能座艙平臺。該平臺最大的特點在于將實現高通QCS8550芯片在汽車行業的首發。
高通8550芯嶄片露頭角
一些行業人士表示,目前,對于座艙芯片企業來說,的確是一個絕佳的「比武周期」。一方面,車企有很多不同的需求,功能還在不斷演進;另一方面,多域融合趨勢下,芯片的能力復用,也很關鍵。
目前市場上廣泛采用的高通8155芯片已被多個品牌選用,同時許多品牌開始將下一代8295芯片作為新車型的賣點進行推廣。
然而,高合汽車不走尋常路,選擇了高通QCS8550芯片。
這款芯片采用了臺積電的4nm工藝,算力高達96TOPS,是8295芯片的三倍之多,突破了現有智能座艙的算力極限。智能座艙的競爭本質上是芯片算力的競爭。只有擁有更強大的芯片,才能支持復雜模型的部署,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卓越的服務。
AI功能升級,支撐本地運行“Transformer模型”
8550芯片的支持使高合智能座艙有了在本地部署“Transformer模型”的可能性,尤其在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備受矚目。
“Transformer模型”在人工智能領域扮演著關鍵角色。與常見的循環神經網絡(RNN)和卷積神經網絡(CNN)相比,“Transformer模型”引入了自注意力機制,能夠高效處理長序列,解決計算效率低和難以捕捉長距離依賴關系等問題。
這使得“Transformer模型”在語言建模與預訓練、機器翻譯、文本生成與摘要、文本分類與情感分析、問答系統與對話系統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這些領域恰恰是智能座艙的核心功能,因此,采用“Transformer模型”將提升用戶與座艙的互動體驗。
隨著高通8550芯片在高合智能座艙平臺的部署,“Transformer模型”有望在車載端本地使用,使高合相關車型能夠更輕松地處理語音命令、識別路況等AI驅動任務,無需擔心將數據上傳云端可能帶來的隱私合規問題。這標志著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光線追蹤技術
除了支持“Transformer模型”,8550芯片還支持硬件光線追蹤技術,為用戶帶來沉浸式的圖形渲染體驗,無論是游戲還是觀影,都有領先優勢。
微軟合作,推出本地語音大模型
高合汽車與微軟的合作也備受矚目。他們共同發布了基于 GPT 的本地語音大模型,這一模型能夠支持多種方言的語音交互,為車輛語音控制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
通過最新的芯片加速技術,云端識別合成能力將部署到車機端側,使得語音助手的對話更為自然和智能。
展望未來
高通8550芯片的工程樣車已開始調試,計劃于2024年第一季度開始批量生產。
高合汽車在智能座艙技術領域的突破,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出色的座艙體驗,也可能引領競品車型向8550芯片轉型。高合汽車無疑實現了一次彎道超車,我們拭目以待,智能座艙的未來將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