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距離國內上一個A級車展,已過去整整244天。
當業界還在談論延期到9月的北京車展能否按期舉辦時,豪爽的成都已經如約敞開大門,甚至連核酸檢測都可以不做。
而每當此時,朋友圈都會畫風突變的被各種火鍋和串串霸屏,這是屬于成都車展的獨特前奏。
大舞臺,小心思
首發車型69款,其中全球首發16款,全國首發26款。
單從數字上看,今年成都車展的退步顯而易見,尤其是在沒有其他A級車展提前透支的情況下。
放在一年前,這三個數字分別是,80、28、41。
而展館內的冷清,同樣肉眼可見。
雖然當地媒體在報道中把現場形容為“人潮涌動”,但對于親歷過無數車展的記者們看來,面對這樣的描述也只能“會心一笑”。
規模上的縮減絲毫沒有影響到車企今年在起名字時的良苦用心。
前有吉利的"CMA超級母體",后有奔騰的"FMA無限方程",長城則繼續開啟動物園模式,大狗、黑貓、白貓、好貓等紛至沓來。
有人說這種另類命名純粹是在博眼球,可車企也有自己的苦衷,擔心沒有存在感。
因為這是一個很容易被遺忘的時代。
即便剛剛在315晚會上中槍,但這并未影響五菱在成都車展上既定的營銷節奏,聯手喜茶,宏光俠首發,又有誰還記得幾天前的變速箱門事件?
車市低迷背后,媒體也在悄然加速分化。
一場新車發布會結束后,沖向車前解說的至少有一半是自媒體車評人。
而他們在C端的影響力似乎并不亞于當下傳統媒體。
眼尖的銷售一眼便在人群中認出了他的“偶像”,并興奮的向旁邊的同事喊道,“快看,那個就是抖音里很火的虎哥?!?/p>
另外一頭,原定8家媒體參加的群訪活動,結果到點只來了2個人,急的公關總監差點拍了桌子。
宿命與抗爭
在11號館內,境況不佳的雪鐵龍與標致展臺相向而立。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何偉與神龍汽車執行副總經理李軍的到來,也算是給身處困境的兩大品牌帶去了一些安慰。
但當一位顧客了解到2008純電版16萬多的售價后仍不斷搖頭說太貴了的時候,你就能夠切身體會到法系車的生存之艱難。
車展現場,兩大品牌同時發布的插混四驅車型,在業界看來更多的只是走一個過場,明眼人都知道,當前標致與雪鐵龍最需要的并不是它們。
在保量還是保品牌之間,PSA似乎還在繼續迷失。
同樣是11號館,已經縮水到只有5家參展的新勢力們,呈現出的則是一副截然不同的畫面。
當參觀者對于小鵬蔚來極星還只是停留在遠觀和信息獲取階段的時候,一旁特斯拉的銷售則是直接進入到下單環節。
面對下至20多歲的年輕小伙,上至60多歲的大爺大媽們,特斯拉的銷售甚至有些招架不住。
這也難怪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付強在現場發出了“愛馳還能活多久?現在在做什么?未來又會怎樣?”的靈魂三問。
事實上,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如此尖銳的擺在新勢力面前。
當李斌已經準備把蔚來的車賣向歐美時,很多創始人卻還在為解決員工工資而四處奔波。
媒體日落幕,走出場館,一樣的潮濕悶熱,一樣的被司機繞路。既有自動駕駛汽車趟在拖車上的尷尬畫面,也有某品牌被供應商圍堵討錢的常規操作。
這依舊是我們所熟悉的車展味道,只是,車市風向標的意義早已大不如前。
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競爭就是這般殘酷。
畢竟不到萬不得已,誰都不想說出那句“我還有機會嗎?”





